西柳10断块沙三上亚段层序地层学与沉积微相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8页 |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8-10页 |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现状 | 第8-9页 |
·沉积相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工区研究现状 | 第10页 |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0-12页 |
·主要完成的工作量 | 第12页 |
·主要成果与认识 | 第12-14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4-19页 |
·研究区地理位置 | 第14页 |
·区域构造演化 | 第14-17页 |
·区域地层特征 | 第17-19页 |
第3章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特征及等时地层格架 | 第19-38页 |
·层序界面类型及识别 | 第19-25页 |
·层序界面级别划分及成因类型 | 第19-20页 |
·层序界面识别及特征 | 第20-25页 |
·层序地层划分方案及短期基准面旋回分析 | 第25-29页 |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方案 | 第25-26页 |
·短期基准面旋回类型及特征 | 第26-29页 |
·高分辨率等时地层格架的建立 | 第29-38页 |
·层序地层连井剖面的选择 | 第29-31页 |
·层序地层对比格架内的地层特征 | 第31-38页 |
第4章 沉积微相类型及单井相分析 | 第38-54页 |
·沉积相标志 | 第38-44页 |
·岩石学特征 | 第38-40页 |
·粒度分布特征 | 第40-41页 |
·沉积构造标志 | 第41-43页 |
·测井相标志 | 第43-44页 |
·沉积微相类型及特征 | 第44-47页 |
·辫状河三角洲平原 | 第44-46页 |
·辫状河三角洲前缘 | 第46-47页 |
·单井相分析 | 第47-54页 |
·高43井单井相分析 | 第48-49页 |
·西柳109井单井相分析 | 第49-54页 |
第5章 短期格架内沉积相展布及演化特征 | 第54-71页 |
·连井剖面沉积相对比 | 第54-59页 |
·近东西向连井相对比 | 第54-55页 |
·近南北向连井相对比 | 第55-59页 |
·沉积相平面分布特征 | 第59-69页 |
·物源方向和湖岸线分布 | 第59-60页 |
·SSC1短期旋回沉积相平面分布特征 | 第60-62页 |
·SSC2短期旋回沉积相平面分布特征 | 第62-63页 |
·SSC3短期旋回沉积相平面分布特征 | 第63-65页 |
·SSC4短期旋回沉积相平面分布特征 | 第65-66页 |
·SSC5短期旋回沉积相平面分布特征 | 第66-68页 |
·SSC6短期旋回沉积相平面分布特征 | 第68-69页 |
·沉积相模式及演化特征 | 第69-71页 |
第6章 结论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研项目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