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的理论(法学)论文

中国、德国、澳大利亚法学研究生教育比较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4页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第9-10页
   ·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第10-12页
     ·国内研究概括第10-11页
     ·国外研究概括第11页
     ·发展趋势第11-12页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第12页
   ·概念界定第12-14页
第二章 法学教育概述第14-17页
   ·法学教育的含义第14页
   ·法学教育体系第14-15页
   ·法学教育的价值意义第15-17页
第三章 中国、德国和澳大利亚法学研究生教育现状第17-38页
   ·中国的法学研究生教育现状第17-23页
     ·相互区分的培养目标第17-18页
     ·“严进宽出”的录取与毕业规则第18-19页
     ·比较丰富的法学研究生层次第19-20页
     ·以必修课程为主的课程设置第20-21页
     ·正在改变的授课方式第21页
     ·初期探索中的质量控制第21-22页
     ·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相分离第22-23页
     ·研究生就业困难第23页
   ·德国法学研究生教育现状第23-31页
     ·充分的办学自主权第24页
     ·重新定位的培养目标第24-25页
     ·“宽进严出”的录取和毕业规则第25-26页
     ·全新的学位设置第26-27页
     ·日益完善的课程设置第27-28页
     ·丰富的教学方法第28-29页
     ·非常注重科研第29-30页
     ·严格的质量控制第30-31页
     ·逐渐与国际趋同第31页
   ·澳大利亚的法学研究生教育现状第31-38页
     ·极大的办学自主权第32页
     ·丰富的办学层次第32-34页
     ·弹性的学制第34-35页
     ·充分的选课自由第35页
     ·灵活的教学方式第35页
     ·规范的宽进严出第35-36页
     ·严格的质量保证第36-37页
     ·深度的国际化第37-38页
第四章 中国在法学研究生教育方面与德国、澳大利亚存在的不同与差距第38-44页
   ·录取规则第38-39页
   ·培养目标第39-40页
   ·课程设置第40-42页
   ·教学方式第42页
   ·教育质量控制第42-43页
   ·法学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第43-44页
第五章 中国与德国和澳大利亚在法学研究生教育方面存在差距的原因第44-51页
   ·法治理念的缺失第44-45页
   ·教育投资的不足第45页
   ·“重理轻文”的观念第45-46页
   ·国际化水平较低第46-48页
   ·法学研究生数量大幅度提升第48页
   ·司法考试的冲击第48-51页
第六章 德国、澳大利亚法学研究生教育给中国的启示第51-60页
   ·重新定位培养目标第51-52页
   ·增强法学研究生教育的灵活性第52-54页
   ·提高学术科研能力第54-55页
   ·加强法学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第55-56页
   ·加强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第56-57页
   ·法学教育与司法考试的良性互动第57-58页
   ·发展民办法学研究生项目第58-60页
结论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后劳教时代公民人身自由保障
下一篇:云南楚雄彝族习惯法及纠纷解决机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