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植被屋面植物组合与基质厚度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引言 | 第8-18页 |
·屋顶绿化概述 | 第8-9页 |
·屋顶绿化的概念 | 第8页 |
·屋顶绿化的分类 | 第8-9页 |
·屋顶绿化的生态功能 | 第9页 |
·国内外植被屋面植物混合栽植的研究进展 | 第9-14页 |
·概述 | 第9-10页 |
·国外的研究 | 第10-13页 |
·对生态作用的影响 | 第10-11页 |
·植物的种间关系 | 第11-12页 |
·对植被屋面稳定性的影响 | 第12-13页 |
·增加植被多样性的方式 | 第13页 |
·国内的研究 | 第13-14页 |
·国内外植被屋面栽培基质厚度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国外的研究 | 第14-15页 |
·国内的研究 | 第15-16页 |
·北京地区植被屋面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16页 |
·本研究的目的、内容、意义、创新点和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6页 |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18-25页 |
·试验时间、地点及气候条件 | 第18页 |
·试验材料 | 第18-22页 |
·植物材料 | 第18页 |
·种植基质及其他材料 | 第18-22页 |
·试验方法 | 第22-25页 |
·组合方案 | 第22页 |
·种植方法与时期 | 第22-24页 |
·日常养护方法 | 第24页 |
·测量指标及评价方法 | 第24页 |
·统计分析方法 | 第24-25页 |
3. 植物对屋面环境的适应性分析 | 第25-36页 |
·空气温度与降水量统计 | 第25页 |
·植物在不同基质厚度上的存活率 | 第25-28页 |
·植物在不同基质厚度上的生长势表现 | 第28-32页 |
·植物全年绿期统计 | 第32页 |
·综合评价 | 第32-36页 |
4. 基质厚度对植被屋面的影响 | 第36-57页 |
·基质厚度对基质含水量的影响 | 第36-38页 |
·基质厚度对植物组合覆盖度的影响 | 第38-46页 |
·基质厚度对1号组合覆盖度的影响 | 第38-39页 |
·基质厚度对2号组合覆盖度的影响 | 第39-40页 |
·基质厚度对3号组合覆盖度的影响 | 第40-41页 |
·基质厚度对4号组合覆盖度的影响 | 第41-42页 |
·基质厚度对5号组合覆盖度的影响 | 第42-43页 |
·基质厚度对6号组合覆盖度的影响 | 第43-44页 |
·基质厚度对对照组覆盖度的影响 | 第44-45页 |
·基质厚度对植物覆盖度影响的总体分析 | 第45-46页 |
·基质厚度对植物组合景观效果的影响 | 第46-56页 |
·基质厚度对1号组合景观效果的影响 | 第46-47页 |
·基质厚度对2号组合景观效果的影响 | 第47-48页 |
·基质厚度对3号组合景观效果的影响 | 第48-50页 |
·基质厚度对4号组合景观效果的影响 | 第50-51页 |
·基质厚度对5号组合景观效果的影响 | 第51-53页 |
·基质厚度对6号组合景观效果的影响 | 第53-54页 |
·基质厚度对对照组景观效果的影响 | 第54-55页 |
·基质厚度对景观效果的总体影响 | 第55-56页 |
·小结 | 第56-57页 |
5. 不同植物组合在植被屋面上的表现 | 第57-70页 |
·不同植物组合对基质含水量的影响 | 第57-58页 |
·不同植物组合的覆盖度比较 | 第58-64页 |
·不同植物组合在7cm基质层上的覆盖度变化 | 第58-59页 |
·不同植物组合在10cm基质层上的覆盖度变化 | 第59-60页 |
·不同植物组合在15cm基质层上的覆盖度变化 | 第60-61页 |
·不同植物组合对覆盖度的影响 | 第61-64页 |
·不同植物组合的景观效果比较 | 第64-68页 |
·不同植物组合在7cm基质层上的景观效果变化 | 第64-65页 |
·不同植物组合在10cm基质层上的景观效果变化 | 第65-66页 |
·不同植物组合在15cm基质层上的景观效果变化 | 第66-67页 |
·不同植物组合对景观效果的影响 | 第67-68页 |
·不同植物组合的全年绿期比较 | 第68-69页 |
·小结 | 第69-70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0-73页 |
·结论 | 第70-71页 |
·创新点 | 第71页 |
·建议及展望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图版 | 第77-83页 |
个人简介 | 第83-84页 |
导师简介 | 第84-85页 |
获得成果目录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