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安神方联合站桩功治疗心脾气虚失眠的疗效观察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英文缩略词 | 第10-11页 |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失眠的临床诊治进展) | 第11-29页 |
| 一、西医对失眠的认识 | 第11-17页 |
| 1 失眠的流行病学资料 | 第11页 |
| 2 睡眠的生理机制 | 第11-12页 |
| 3 失眠的病因病机 | 第12页 |
| 4 失眠的诊断标准及分类 | 第12-13页 |
| 5 失眠的临床评估 | 第13-14页 |
| 6 失眠的治疗现状 | 第14-17页 |
| 二、中医对不寐的认识 | 第17-22页 |
| 1 《黄帝内经》对于不寐的认识 | 第17-18页 |
| 2 《伤寒杂病论》对于不寐的认识 | 第18-19页 |
| 3 历代医家对于不寐的认识 | 第19-20页 |
| 4 现代医家对于不寐的认识 | 第20-22页 |
| 三、站桩功 | 第22-25页 |
| 参考文献 | 第25-29页 |
| 前言 | 第29-30页 |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30-43页 |
| 1 临床资料 | 第30-31页 |
| ·病例来源 | 第30页 |
| ·诊断标准 | 第30页 |
| ·纳入标准 | 第30页 |
| ·排除标准 | 第30页 |
| ·脱落标准 | 第30-31页 |
| ·剔除标准 | 第31页 |
| 2 研究方法 | 第31-33页 |
| ·随机及分组 | 第31页 |
| ·治疗方法 | 第31-32页 |
| ·治疗周期、随访及观察时间点 | 第32页 |
| ·观察指标 | 第32页 |
| ·疗效评定标准 | 第32-33页 |
| ·不良事件 | 第33页 |
| ·数据采集与分析 | 第33页 |
| 3 研究结果 | 第33-39页 |
| ·一般资料 | 第33页 |
| ·基线比较 | 第33-35页 |
| ·疗效分析 | 第35-39页 |
| ·不良事件 | 第39页 |
| 4 讨论 | 第39-43页 |
| ·课题的提出 | 第39-40页 |
| ·组方分析 | 第40-41页 |
| ·结果 | 第41-42页 |
| ·分析 | 第42-43页 |
| 结语 | 第43-45页 |
| 1 结论 | 第43页 |
| 2 益气安神方及站桩功临床应用注意事项 | 第43页 |
| 3 研究局限性及展望 | 第43-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 附录1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 | 第47-48页 |
| 附录2 失眠心脾气虚证临床证候评价量表 | 第48-49页 |
| 致谢 | 第49-50页 |
| 个人简历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