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4页 |
第一部分 子宫内膜癌预后相关因素分析及生存质量调查 | 第14-47页 |
第一节 子宫内膜癌预后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 | 第14-29页 |
前言 | 第14-1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5-17页 |
1. 研究对象 | 第15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3. 数据处理方法 | 第16-17页 |
结果 | 第17-25页 |
1. 一般资料 | 第17-19页 |
2. EC预后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 第19-24页 |
3. EC预后相关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 第24-25页 |
讨论 | 第25-28页 |
结论 | 第28-29页 |
第二节 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及性功能状况调查 | 第29-47页 |
前言 | 第29-3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1-33页 |
1. 对象选择 | 第31页 |
2. 资料的收集 | 第31页 |
3. 使用量表情况 | 第31-32页 |
4. 数据处理方法 | 第32-33页 |
结果 | 第33-42页 |
1. 一般资料 | 第33-35页 |
2. 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现状 | 第35-39页 |
3. 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性功能状况 | 第39-42页 |
讨论 | 第42-46页 |
1. EC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 | 第42-43页 |
2. EC患者术后性功能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 第43-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第二部分 以文本挖掘为基础的子宫内膜癌蛋白质分子分型特征的研究 | 第47-97页 |
第一节 基于文本挖掘的子宫内膜癌相关基因的系统分析 | 第47-61页 |
前言 | 第47-4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9-52页 |
1. 文本挖掘EC相关基因 | 第49-50页 |
2. EC相关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50-52页 |
结果 | 第52-57页 |
1. 文本挖掘EC相关基因 | 第52-53页 |
2. EC相关基因的GO分析 | 第53-54页 |
3. EC相关基因的Pathway分析 | 第54-55页 |
4. EC相关基因的PPI分析 | 第55-57页 |
讨论 | 第57-60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第二节 子宫内膜癌蛋白质分子分型特征的研究 | 第61-97页 |
前言 | 第61-63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63-69页 |
1. 研究对象 | 第63页 |
2. 实验材料 | 第63-66页 |
3. TMA的制备 | 第66-67页 |
4.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二步法) | 第67-68页 |
5.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判定 | 第68页 |
6. 数据处理方法 | 第68-69页 |
结果 | 第69-90页 |
1. 一般资料 | 第69-70页 |
2.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 第70-83页 |
3. 蛋白表达与FIGO手术-病理分期的关系 | 第83-84页 |
4. 蛋白表达与肌层浸润的关系 | 第84-85页 |
5. 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 第85-86页 |
6. 蛋白表达与组织类型的关系 | 第86-87页 |
7. 蛋白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的关系 | 第87-88页 |
8. 蛋白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 第88-89页 |
9. 判别分析构建EC预后蛋白分子分型标准 | 第89-90页 |
讨论 | 第90-96页 |
1. EC蛋白质分子分型研究的意义 | 第90-92页 |
2. PDGFRβ、PIK3R2、AKT及FGFR蛋白的功能及临床意义 | 第92-95页 |
3. 结语 | 第95-96页 |
结论 | 第96-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15页 |
文献综述 | 第115-130页 |
参考文献 | 第123-130页 |
附录 | 第130-13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第138-139页 |
致谢 | 第139-140页 |
个人简历 | 第1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