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6页 |
·桩基概述 | 第12-15页 |
·桩基发展历史 | 第12页 |
·桩基的分类 | 第12-13页 |
·桩基础特点 | 第13页 |
·桩基的发展趋势及面临的挑战 | 第13-15页 |
·水平荷载下桩基研究现状 | 第15-24页 |
·概述 | 第15-16页 |
·水平往复荷载下桩基的受力与破坏分析 | 第16-18页 |
·水平承载桩相关理论研究现状 | 第18-23页 |
·水平荷载下群桩研究现状 | 第23-24页 |
·本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4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4-26页 |
第二章 水平往复荷载作用下双桩基础受力特性室内模型试验 | 第26-44页 |
·概述 | 第26-27页 |
·试验目的和内容 | 第27页 |
·试验目的 | 第27页 |
·试验内容 | 第27页 |
·试验装置设计 | 第27-33页 |
·土工槽的制作 | 第28-29页 |
·试验加载装置 | 第29页 |
·试验测量装置 | 第29-33页 |
·桩基模型与土材料参数 | 第33-37页 |
·模型桩的制作及其参数 | 第33-34页 |
·承台的制作及其参数 | 第34-36页 |
·桩周土参数 | 第36-37页 |
·模型桩的抗弯试验 | 第37-41页 |
·试验加载方法 | 第41-42页 |
·关于试验相似性的说明 | 第42页 |
·关于试验误差的说明 | 第42-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三章 水平往复荷作用下双桩基础受力特性结果分析 | 第44-64页 |
·概述 | 第44页 |
·不同双桩基础形式荷载—位移关系比较 | 第44-47页 |
·滞回曲线比较 | 第44-46页 |
·骨架曲线比较 | 第46-47页 |
·各级荷载下承台转角比较 | 第47-49页 |
·各级荷载下桩身弯矩比较 | 第49-55页 |
·连接墙与斜支撑应力分析 | 第55-56页 |
·各级荷载下承台及桩侧土压力比较 | 第56-60页 |
·不同双桩基础形式裂缝分析 | 第60-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四章 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 第64-80页 |
·有限元法概述 | 第64-65页 |
·ABAQUS程序介绍 | 第65-66页 |
·双桩基础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66-70页 |
·网格划分 | 第66-67页 |
·单元选择 | 第67页 |
·材料本构模型 | 第67-70页 |
·接触问题 | 第70页 |
·加载制度说明 | 第70页 |
·有限元模拟分析结果对比 | 第70-79页 |
·桩基水平位移分析 | 第70-72页 |
·桩身弯矩分析 | 第72-74页 |
·桩基与地基土应力分析 | 第74-79页 |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0-82页 |
·总结 | 第80-81页 |
·展望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6页 |
致谢 | 第86-8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