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哲学理论论文--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论文--人民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论文

激进哲学视阈下人的解放问题--赫勒对马克思思想的解读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0页
绪论第10-17页
 第一节 赫勒其人及其研究意义第10-12页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状况分析第12-15页
 第三节 基本思路及研究方法第15-17页
第一章 赫勒激进哲学的形成背景及发展历程第17-24页
 第一节 赫勒激进哲学的形成背景第17-20页
  (一) 向生活世界的回归第17-18页
  (二) 乱世之下的“个人思考”第18-20页
 第二节 赫勒激进哲学的发展历程第20-24页
  (一) 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时期第20-21页
  (二)后马克思主义时期第21-22页
  (三) 后现代时期第22-24页
第二章 激进哲学:赫勒“人的解放”思想的理论视阈第24-34页
 第一节 从历史哲学到历史理论第24-27页
 第二节 激进哲学:多元价值的后现代乌托邦第27-34页
  (一) 激进哲学第27-29页
  (二) 后现代乌托邦第29-34页
第三章 需要:从异化到激进第34-42页
 第一节 赫勒对马克思“需要”思想的解读第34-38页
  (一) 马克思对需要理论的提出第34-36页
  (二) 需要的异化第36-38页
 第二节 激进需要:人的解放理论基石第38-42页
第四章 解放:从人类到个体第42-52页
 第一节 赫勒对马克思“解放”思想的解读第42-47页
  (一) 马克思人类解放的实质第42-44页
  (二) 马克思人类解放的实现条件第44-47页
 第二节 激进解放:从“人类”到“个体”第47-52页
  (一) 激进民主取代阶级革命第47-48页
  (二) 个体解放的目标:自由第48-52页
第五章 赫勒“人的解放”思想简析第52-62页
 第一节 赫勒“人的解放”思想的特点第52-55页
  (一) 理论立足点:人道主义第52-53页
  (二) 理论归宿:实现个体的自由解放第53页
  (三) 理论方法:消解元叙事的后现代主义第53-55页
 第二节 赫勒“人的解放”思想简评第55-62页
  (一) 传承与创新:赫勒与马克思第55-59页
  (二) 能否超越马克思:赫勒理论的局限性第59-62页
结语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7页
后记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王充对先秦诸子的批判与继承
下一篇:孔墨之争与孟子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