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代伤科诊断文献挖掘与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前言 | 第12-15页 |
1.中医伤科诊断的历史沿革 | 第15-25页 |
·起源时期(远古时期—春秋战国时期) | 第15-16页 |
·形成时期(秦汉时期—五代时期) | 第16-19页 |
·发展时期(宋、金、元时期) | 第19-21页 |
·成熟时期(明清时期) | 第21-25页 |
2.中医伤科的辨证体系 | 第25-33页 |
·中医伤科辨证体系的特点 | 第25-26页 |
·伤科诸辨证方法相互补充 | 第25-26页 |
·伤科疾病整体辨证与局部辨证相结合 | 第26页 |
·中医伤科常用的辨证方法 | 第26-33页 |
·病因辨证 | 第26-28页 |
·经络辨证 | 第28-29页 |
·六经辨证 | 第29页 |
·气血辨证 | 第29-32页 |
·脏腑辨证 | 第32-33页 |
3.中医伤科常用诊断技术 | 第33-49页 |
·中医伤科诊断技术的中医原理 | 第34页 |
·中医四诊在伤科辨证实践中的应用 | 第34-44页 |
·望诊 | 第34-39页 |
·闻诊 | 第39-40页 |
·问诊 | 第40-42页 |
·切诊 | 第42-44页 |
·中医伤科其他特色诊断技术 | 第44-49页 |
·摸诊 | 第44-46页 |
·动诊 | 第46-47页 |
·量诊 | 第47-49页 |
4.中医伤科诊断技术实际运用举例 | 第49-58页 |
·中医伤科对骨折类疾病的诊断 | 第49-54页 |
·颈椎骨折 | 第49-50页 |
·锁骨骨折 | 第50-51页 |
·胸骨骨折 | 第51页 |
·肋骨骨折 | 第51-52页 |
·腰椎骨折 | 第52页 |
·尾椎骨折 | 第52页 |
·肱骨骨折 | 第52-53页 |
·尺桡骨、胫腓骨骨折 | 第53页 |
·髌骨骨折 | 第53页 |
·踝部骨折 | 第53-54页 |
·中医伤科对脱位类疾病的诊断 | 第54-57页 |
·下颌关节脱位 | 第54-55页 |
·肩关节脱位 | 第55-56页 |
·肘关节脱位 | 第56页 |
·髋关节脱位 | 第56-57页 |
·中医伤科对危重症的诊断 | 第57-58页 |
·危重症的望诊表现 | 第57-58页 |
·危重症的闻诊表现 | 第58页 |
·危重症的问诊表现 | 第58页 |
·危重症的脉诊表现 | 第58页 |
结语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综述 | 第63-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6页 |
个人 简介 | 第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