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3页 |
·研究背景 | 第7-11页 |
·建筑防火分区划分现状 | 第8页 |
·火灾烟气流动与人员疏散研究现状 | 第8-9页 |
·建筑防火性能化设计 | 第9-10页 |
·火灾风险评估方法概述 | 第10-11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第2章 建筑火灾相关理论和基础数据调查 | 第13-28页 |
·建筑火灾危险源 | 第13-19页 |
·可燃物 | 第13-15页 |
·烟气及有毒、有害气体 | 第15-16页 |
·消防对策与管理 | 第16-17页 |
·火灾荷载调查 | 第17-19页 |
·固体材料燃烧基本理论 | 第19-22页 |
·固体材料的分类 | 第20页 |
·临界热通量和有效着火温度 | 第20-21页 |
·热解速率和热释放速率 | 第21页 |
·木材及木制品的热释放速率 | 第21-22页 |
·火灾场景的确定 | 第22-25页 |
·火灾场景的确定原则 | 第22-23页 |
·火灾场景的分类 | 第23-24页 |
·火灾场景的确定方法 | 第24-25页 |
·人员疏散 | 第25-26页 |
·人员密度调查 | 第25-26页 |
·疏散行为的设置 | 第26页 |
·小结 | 第26-28页 |
第3章 建筑火灾数值模拟的理论依据 | 第28-37页 |
·控制方程 | 第28-30页 |
·湍流模型 | 第30-32页 |
·直接模拟 | 第31页 |
·大涡模拟 | 第31页 |
·雷诺时均方程模拟 | 第31-32页 |
·控制方程的离散和求解 | 第32-34页 |
·求解方法 | 第32-33页 |
·网格生成 | 第33-34页 |
·燃烧模型 | 第34-36页 |
·小结 | 第36-37页 |
第4章 多级模糊综合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和求解 | 第37-51页 |
·模糊综合评判法 | 第37-38页 |
·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 第38-39页 |
·建筑防火分区火灾风险的多级模糊综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第39-44页 |
·评估指标体系建立 | 第39-42页 |
·评估因子分级赋值 | 第42-43页 |
·风险等级分级标准 | 第43-44页 |
·层次分析法求解指标权重 | 第44-50页 |
·构造判断矩阵 | 第45-46页 |
·计算判断矩阵和一致性检验 | 第46-47页 |
·一致性检验结果 | 第47-48页 |
·指标权重计算结果 | 第48-50页 |
·小结 | 第50-51页 |
第5章 建筑案例防火分区的风险评估和模拟研究 | 第51-85页 |
·建筑案例信息 | 第51-54页 |
·建筑案例防火分区的火灾风险评估 | 第54-59页 |
·因子层评价向量合成 | 第55-57页 |
·指标层评价向量合成 | 第57-58页 |
·准则层评价向量合成 | 第58页 |
·分值计算和等级划分 | 第58页 |
·评估结果的极值修正 | 第58-59页 |
·火灾烟气蔓延模拟及分析 | 第59-78页 |
·火灾场景及条件设计 | 第59-65页 |
·楼层位置对火灾危险的影响 | 第65-69页 |
·补风方式对火灾危险的影响 | 第69-74页 |
·楼梯间防烟系统对火灾危险的影响 | 第74-78页 |
·关于火灾烟气蔓延模拟的补充分析 | 第78页 |
·建筑人员疏散模拟及分析 | 第78-84页 |
·疏散模型及条件设计 | 第79-82页 |
·人员疏散模拟结果分析 | 第82-84页 |
·小结 | 第84-85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85-87页 |
结论 | 第85-86页 |
展望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1页 |
致谢 | 第91-92页 |
附件 | 第92-99页 |
附件 1:三级评估因子的解释说明 | 第92-96页 |
附件 2:各项指标相对于上层指标的重要性专家调查数据 | 第96-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