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璐论治癫狂痫病学术思想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立题依据 神与神志病 | 第11-18页 |
一、《黄帝内经》中神的含义 | 第11-12页 |
1.生化万物之神 | 第11-12页 |
2.人神 | 第12页 |
二、神志病 | 第12-18页 |
1.中医神志病的理论依据 | 第12-13页 |
2.中医神志病的研究进展 | 第13-17页 |
3.张璐神志病学术思想研究概况 | 第17-18页 |
张璐对癫狂痫病的辨证论治 | 第18-50页 |
一、癫病 | 第18-31页 |
实证 | 第19-26页 |
(一)痰迷心窍证 | 第19-20页 |
(二)风痰上盛证 | 第20-22页 |
(三)阳明燥结,痰火扰神证 | 第22-23页 |
(四)风痰瘀阻证 | 第23-24页 |
(五)郁火化风,痰蒙神窍证 | 第24-25页 |
(六)气郁痰结证 | 第25页 |
(七)虫犯心脑证 | 第25-26页 |
虚实夹杂 | 第26-31页 |
(一)气虚痰阻证 | 第26-27页 |
(二)气虚痰瘀证 | 第27-28页 |
(三)心脾两虚,痰涎壅塞证 | 第28-30页 |
(四)气虚痰结化热证 | 第30-31页 |
(五)心气大虚证 | 第31页 |
二、狂病 | 第31-40页 |
实证 | 第31-38页 |
(一)痰火扰心证 | 第31-32页 |
(二)阳明燥结证 | 第32-33页 |
(三)痰火壅盛证 | 第33-35页 |
(四)痰火气实证 | 第35-36页 |
(五)热入血室证 | 第36页 |
(六)气滞血瘀证 | 第36-38页 |
虚实夹杂 | 第38-40页 |
(一)心胆气虚,瘀血阻窍证 | 第38-39页 |
(二)心虚有热,痰阻心窍证 | 第39-40页 |
三、痫病 | 第40-50页 |
缓解时用药 | 第40-48页 |
实证 | 第40-43页 |
(一)心肝火旺证 | 第40页 |
(二)痰涎壅塞证 | 第40页 |
(三)阳明腑实证 | 第40-41页 |
(四)肝火扰神证 | 第41-42页 |
(五)痰气郁结证 | 第42-43页 |
虚实夹杂 | 第43页 |
(一)心虚有热证 | 第43页 |
(二)心虚有热,痰阻心窍证 | 第43页 |
(三)虫犯脑神证 | 第43页 |
虚证 | 第43-47页 |
(一)肾阳不足,上盛下虚 | 第43-44页 |
(二)脾肾阳虚,虚阳上逆 | 第44-45页 |
(三)脾虚痰盛证 | 第45-46页 |
(四)真阴亏虚证 | 第46-47页 |
通用方 | 第47-48页 |
发作时用药 | 第48页 |
恢复期用药 | 第48-50页 |
讨论 | 第50-54页 |
结语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附录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