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俄罗斯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问题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引言 | 第8-18页 |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8-10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8-9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的方法和创新点 | 第10-11页 |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0页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0-11页 |
·论文结构和技术路线 | 第11-13页 |
·论文的结构 | 第11-12页 |
·论文的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及评述 | 第13-18页 |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3-15页 |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5-17页 |
·对国内外研究的评述 | 第17-18页 |
2 国际贸易理论基础 | 第18-25页 |
·绝对优势理论 | 第18-19页 |
·比较优势理论 | 第19-20页 |
·要素禀赋理论 | 第20-21页 |
·国际竞争力优势理论 | 第21-22页 |
·产业内贸易理论 | 第22-23页 |
·企业边界理论 | 第23-25页 |
3 中国与俄罗斯产品双边贸易现状分析 | 第25-36页 |
·中俄双边贸易发展概况 | 第25-28页 |
·中俄双边贸易发展的历程 | 第25-26页 |
·中国从俄罗斯的进口情况 | 第26-27页 |
·俄罗斯从中国的进口的情况 | 第27-28页 |
·中俄双边贸易的特点 | 第28-31页 |
·双边产品的互补性明显 | 第28-29页 |
·双边贸易非均衡性特征明显 | 第29-30页 |
·双边贸易进出口市场差异性明显 | 第30页 |
·双边贸易服务型贸易成为新兴增长点 | 第30-31页 |
·中俄双边贸易存在的问题 | 第31-34页 |
·中俄贸易的政治、文化基础薄弱 | 第31-32页 |
·存在“灰色清关”的问题,通关手续复杂 | 第32-33页 |
·贸易结构和产品质量问题严重 | 第33页 |
·缺乏配套的贸易服务体系 | 第33-34页 |
·贸易制度契合度低 | 第34页 |
·总结 | 第34-36页 |
4 中俄贸易产品互补性与竞争性分析 | 第36-46页 |
·中俄贸易产品显示性比较优势实证分析 | 第36-41页 |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思想 | 第36-37页 |
·SITC0-9类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实证分析 | 第37-39页 |
·针对11类明细产品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实证分析 | 第39-41页 |
·小结 | 第41页 |
·中俄贸易产品出口相似度指数分析 | 第41-43页 |
·出口相似度指数 | 第41-42页 |
·出口相似度指数实证分析 | 第42-43页 |
·小结 | 第43页 |
·中俄贸易互补性分析 | 第43-44页 |
·贸易互补综合型指数模型 | 第43-44页 |
·贸易互补综合型指数实证分析 | 第44页 |
·实证结果综合评价 | 第44-46页 |
5 促进中俄贸易的对策建议 | 第46-54页 |
·强化区域合作机制以降低中俄的贸易竞争性 | 第46-48页 |
·规划中俄区域经济合作,协调双边经济转型 | 第46-47页 |
·建立中俄自由贸易区,促进双边贸易的自由发展 | 第47页 |
·深化相互合作,共同提高世界市场的竞争力 | 第47-48页 |
·发挥各自比较优势以提高双边贸易的互补性 | 第48-49页 |
·保持当前中俄两国的比较优势提高双边互补优势 | 第48页 |
·以深度合作促进中俄互补贸易的战略升级 | 第48-49页 |
·规避中俄贸易风险 | 第49-53页 |
·夯实中俄贸易的政治文化基础 | 第49-50页 |
·促进双边贸易制度的完善和秩序的规范 | 第50-51页 |
·完善双边贸易设施和公共服务 | 第51-52页 |
·改善双边的贸易结构和产品质量 | 第52-53页 |
·总结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