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7页 |
·含油污水处理现状 | 第7-9页 |
·含油污水处理的重要性 | 第7页 |
·含油污水处理方法 | 第7-8页 |
·含油污水处理中超滤膜膜抗污染性研究现状 | 第8-9页 |
·膜分离技术的介绍 | 第9-11页 |
·膜及膜分离过程分类 | 第9-10页 |
·膜分离技术的特点 | 第10页 |
·超滤技术简介 | 第10-11页 |
·超滤膜的污染及其防治 | 第11-14页 |
·超滤膜的污染 | 第11页 |
·超滤膜污染的防治 | 第11-12页 |
·超滤膜抗污染改性的方法 | 第12-14页 |
·微波加热的特点及其在科研中的应用 | 第14-15页 |
·微波加热的原理及特点简介 | 第14-15页 |
·微波在铸膜过程中的应用现状 | 第15页 |
·论文研究思路 | 第15-17页 |
第2章 超滤膜的制备和性能评价 | 第17-37页 |
·实验药品及仪器 | 第17-18页 |
·实验药品 | 第17页 |
·实验仪器 | 第17-18页 |
·超滤膜的制备 | 第18-20页 |
·常规加热制备超滤膜的具体步骤 | 第18-19页 |
·微波加热制备超滤膜的具体步骤 | 第19-20页 |
·铸膜液体系的粘度评价 | 第20-22页 |
·无机盐(LiCl)对铸膜液粘度的影响 | 第20页 |
·不同加热方式对铸膜液粘度的影响 | 第20-21页 |
·不同微波功率条件下铸膜液粘度的对比 | 第21-22页 |
·超滤过程水通量及抗污染性能的评价 | 第22-29页 |
·水通量的测定步骤 | 第22-24页 |
·水通量及通量恢复率的计算公式 | 第24-25页 |
·无机盐(LiCl)对水通量及通量恢复率的影响 | 第25页 |
·不同加热方式对水通量及通量恢复率的影响 | 第25-26页 |
·微波功率对水通量及通量恢复率的影响 | 第26-27页 |
·微波加热条件下不同LiCl加量下水通量恢复率的对比情况 | 第27-29页 |
·不同功率不同LiCl加量下样品的通量恢复率对比 | 第29页 |
·静态水接触角(WSC)的分析 | 第29-32页 |
·接触角的测定 | 第29-30页 |
·空白组接触角的对比 | 第30-31页 |
·不同功率下的LiCl改性样品的接触角分析 | 第31-32页 |
·孔隙率(Porosity)的测定与分析 | 第32-34页 |
·样品孔隙率的测定方法 | 第32页 |
·孔隙率测定数据 | 第32-33页 |
·孔隙率数据分析及结论 | 第33-34页 |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结果及讨论 | 第34-36页 |
·扫描电镜下的膜表面与断面结构 | 第34-35页 |
·不同加热方式及不同微波功率下样品SEM分析 | 第35页 |
·微波加热条件下不同LiCl加量样品的SEM分析 | 第35-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3章 微波在铸膜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分析 | 第37-53页 |
·微波加热的原理 | 第37页 |
·衰减全反射红外(ATR-FTIR)数据分析 | 第37-44页 |
·常规加热下加入LiCl的ATR-FTIR数据分析 | 第37-39页 |
·不同微波功率下LiCl改性样品的ATR-FTIR数据分析 | 第39-43页 |
·不同微波功率下LiCl改性样品的O-H相对峰强度对比 | 第43-44页 |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数据分析 | 第44-52页 |
·不同微波功率下LiCl改性样品的XPS的谱图及峰面积拟合 | 第44-51页 |
·XPS数据分析结论 | 第5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4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3-55页 |
·实验结论 | 第53-54页 |
·关于本课题研究内容的建议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