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喇嘛甸油田北块扶余油层资源潜力初步评价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6页
创新点摘要第6-9页
前言第9-10页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9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9-10页
第一章 区域概况第10-12页
第二章 地震资料解释及构造特征分析第12-27页
   ·地震资料解释第12-17页
     ·层位解释及断层解释第12-15页
     ·成图方法及误差分析第15-16页
     ·构造圈闭识别第16-17页
   ·构造格局与断裂特征第17-21页
     ·现今构造格局第17页
     ·断裂系统特征分析第17-20页
     ·断裂密集带第20-21页
   ·古构造发育史研究第21-27页
     ·古构造图绘制原则及技术路线第21-22页
     ·泉四段顶面(扶余油层顶面)古构造演化研究第22-25页
     ·地层剖面构造发育史研究第25-27页
第三章 沉积特征研究及储层精细预测第27-50页
   ·层序地层划分与对比第27-32页
     ·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第27-30页
     ·北块扶余油层层序地层划分与对比第30-32页
   ·沉积特征研究第32-40页
     ·沉积背景和沉积体系研究第32-35页
     ·沉积微相研究思路和方法第35-40页
   ·储层精细预测第40-50页
     ·研究意义与方法第40-41页
     ·储层发育特征第41-42页
     ·资料预处理第42-43页
     ·储层测井敏感性分析第43-44页
     ·地震工区反演方法优选第44页
     ·反演效果评价第44-46页
     ·砂体厚度预测及其效果分析第46-50页
第四章 区域成藏条件分析第50-61页
   ·有效排油范围控制油气的分布第50-51页
   ·油气运移条件研究第51-58页
     ·源岩超压的存在为油气的运移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第51-54页
     ·继承性古构造是诱导油气运移、聚集的有利场所第54页
     ·高密度断层为油气运移和聚集提供了必要的通道和遮挡条件第54-58页
   ·储集和保存条件研究第58-61页
     ·北部沉积体系控制的扶余油层储层广泛发育第58-59页
     ·区域性稳定分布的青一段具有良好的封盖特征第59-61页
第五章 成藏模式分析及有利目标预测第61-67页
   ·油气运聚成藏模式、油气有利聚集区及主控因素分析第61-62页
     ·油气运聚成藏模式第61页
     ·油气有利聚集区第61-62页
     ·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第62页
   ·圈闭有效性评价第62-65页
     ·圈闭地质评价原理第62页
     ·圈闭评价地质参数的选取及评分标准的确定第62-65页
   ·有利目标建议第65-67页
结论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2页
发表文章目录第72-73页
致谢第73-74页
详细摘要第74-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萨中开发区萨一油层组沉积微相、非均质性及剩余油研究
下一篇:辽河滩海海南—月东缓坡带地层岩性油气藏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