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5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2页 |
|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 第15-18页 |
|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 ·研究目标 | 第18-19页 |
|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 ·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 第22-32页 |
| ·相关概念 | 第22-24页 |
| ·木质林产品 | 第22-23页 |
| ·林业碳汇、森林碳汇、木质林产品固碳及三者关系 | 第23-24页 |
| ·碳泄漏概念 | 第24页 |
| ·碳税概念 | 第24页 |
| ·文献综述 | 第24-27页 |
| ·国内研究 | 第24-26页 |
| ·国外研究 | 第26-27页 |
| ·理论基础 | 第27-30页 |
| ·微观经济理论 | 第27-29页 |
| ·宏观经济理论 | 第29-30页 |
| ·总结 | 第30-32页 |
| 第三章 我国木质林产品贸易状况 | 第32-39页 |
| ·木质林产品进口 | 第33-36页 |
| ·原木 | 第33-35页 |
| ·锯材 | 第35页 |
| ·人造板 | 第35页 |
| ·纸和纸板 | 第35-36页 |
| ·木质林产品出口 | 第36-37页 |
| ·原木 | 第36页 |
| ·锯材 | 第36-37页 |
| ·人造板 | 第37页 |
| ·纸和纸板 | 第37页 |
| ·总结 | 第37-39页 |
| 第四章 基于 IPCC 方法学木质林产品碳计量估算 | 第39-56页 |
| ·层级方法 | 第39-42页 |
| ·IPCC 木质林产品固碳核算做法 | 第42-45页 |
| ·木质林产品固碳方法学 | 第45-48页 |
| ·IPCC 缺省法 | 第45页 |
| ·储量变化法 | 第45-46页 |
| ·大气流动法 | 第46页 |
| ·生产法 | 第46-47页 |
| ·简化衰减法 | 第47-48页 |
| ·IPCC 五种方法学比较分析 | 第48页 |
| ·基于 IPCC 方法学木质林产品碳储量与碳排放核算 | 第48-55页 |
| ·核算模型 | 第48-49页 |
| ·木质林产品碳储量核算 | 第49-55页 |
| ·总结 | 第55-56页 |
| 第五章 贸易中木质林产品碳政策确立假设及政策模拟 | 第56-60页 |
| ·木质林产品贸易政策的确立原则及假设 | 第56页 |
| ·木质林产品相关贸易政策模拟 | 第56-59页 |
| ·碳排放限额 | 第58-59页 |
| ·碳关税调节 | 第59页 |
| ·总结 | 第59-60页 |
| 第六章 国际贸易中木质林产品政策 | 第60-68页 |
| ·利用储量变化法核算我国木质林产品碳储量 | 第60-61页 |
| ·初步核算我国林产品贸易和减排成本 | 第60-61页 |
| ·建立林产品贸易碳储量管理政策体系 | 第61-65页 |
| ·采取行政干预手段,确保林产品贸易政策实施的有效性 | 第62页 |
| ·确保经济性贸易中木质林产品碳储量管理政策的主导作用 | 第62-63页 |
| ·建立碳足迹标签认证制度 | 第63-64页 |
| ·坚持“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减排原则 | 第64-65页 |
| ·我国木质林产品进出口贸易可采取碳限额与碳关税相结合的方式 | 第65页 |
| ·从公平角度出发规避发达国家贸易绿色壁垒 | 第65-66页 |
| ·实施对贸易中木质林产品碳流动监管 | 第66页 |
| ·调整林产品产业结构 | 第66-67页 |
| ·追踪气候变化谈判的林产品碳储存与排放研究动态 | 第67页 |
| ·总结 | 第67-68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 第68-71页 |
| ·结论与建议 | 第68-70页 |
| ·主要结论 | 第68-69页 |
| ·主要政策建议 | 第69-70页 |
| ·不足与展望 | 第70-71页 |
| ·不足之处 | 第70页 |
| ·展望 | 第70-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 附录 | 第75-95页 |
|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 第95-96页 |
| 致谢 | 第96-97页 |
| 详细摘要 | 第97-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