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1 绪论 | 第7-13页 |
·森林可燃物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森林可燃物类型的划分 | 第8页 |
·森林可燃物含水率的研究进展 | 第8-11页 |
·气象要素与含水率的关系研究 | 第11页 |
·研究目的意义 | 第11-13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3-19页 |
·研究地区概况 | 第13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野外试验 | 第15-17页 |
·样地野外观测 | 第15-16页 |
·样品的采集 | 第16-17页 |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17-19页 |
·含水率的计算 | 第17页 |
·气象数据采集 | 第17页 |
·FWI指标的计算 | 第17页 |
·可燃物含水率预测模型的建立 | 第17-19页 |
3 气象因子的分析 | 第19-22页 |
·气象要素的动态变化情况 | 第19-20页 |
·可燃物含水率、气象要素和FWI湿度码的统计特征 | 第20-22页 |
4 可燃物含水率预测模型 | 第22-45页 |
·乔木可燃物含水率预测模型 | 第22-26页 |
·乔木可燃物含水率与气象要素动态关系 | 第22-23页 |
·乔木可燃物含水率与影响因子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 | 第23-24页 |
·乔木可燃物含水率预测模型 | 第24-25页 |
·乔木可燃物含水率三类预测模型比较 | 第25-26页 |
·灌木可燃物含水率预测模型 | 第26-30页 |
·灌木可燃物含水率与气象要素动态关系 | 第26-27页 |
·灌木可燃物含水率与影响影响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 | 第27-28页 |
·灌木可燃物含水率预测模型 | 第28-29页 |
·灌木可燃物含水率三类预测模型比较 | 第29-30页 |
·草本可燃物含水率预测模型 | 第30-33页 |
·草本可燃物含水率与气象要素动态关系 | 第30-31页 |
·草本可燃物含水率与影响因子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 | 第31-32页 |
·草本可燃物含水率预测模型 | 第32-33页 |
·草本可燃物含水率三类预测模型比较 | 第33页 |
·凋落物可燃物含水率预测模型 | 第33-41页 |
·凋落物可燃物含水率与气象要素动态关系 | 第33-37页 |
·凋落物可燃物含水率与影响因子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 | 第37-38页 |
·凋落物可燃物含水率预测模型 | 第38-40页 |
·凋落物可燃物含水率三类预测模型比较 | 第40-41页 |
·可燃物含水率预测模型影响因子比较 | 第41-42页 |
·活可燃物含水率预测模型影响因子比较 | 第41-42页 |
·死可燃物含水率预测模型影响因子比较 | 第42页 |
·可燃物含水率预测模型精度分析 | 第42-45页 |
·活可燃物含水率预测模型精度分析 | 第42-43页 |
·死可燃物含水率预测模型精度分析 | 第43-45页 |
结论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