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土壤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复合调控剂修复镉污染农田土壤的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24页
   ·引言第11-12页
   ·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第12-14页
     ·大气沉降第12-13页
     ·农药和肥料第13页
     ·工业生产第13页
     ·冶金矿业活动第13页
     ·污水灌溉第13-14页
     ·重金属污染的污泥和废弃物第14页
   ·土壤重金属污染危害第14-15页
     ·对土壤系统的影响第14页
     ·对植物的危害第14-15页
     ·对人体的危害第15页
   ·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第15-20页
     ·物理修复第16页
     ·生物修复第16-17页
     ·化学修复第17-19页
     ·联合修复第19-20页
   ·土壤化学调控修复机理第20-21页
     ·沉淀作用第20页
     ·化学吸附与离子交换第20页
     ·表面沉淀第20-21页
     ·有机络合第21页
     ·氧化还原第21页
   ·研究的意义和主要内容第21-24页
     ·课题背景及意义第21-22页
     ·研究内容第22页
     ·技术路线第22-24页
第2章 材料与方法第24-33页
   ·研究区域概况第24-25页
     ·地理位置第24页
     ·矿产资源第24页
     ·气候第24页
     ·地形地貌第24页
     ·土壤及利用方式第24-25页
   ·研究方案第25-26页
     ·区域实地取样第25页
     ·样品采集及制备第25页
     ·室内培养实验第25-26页
     ·室外盆栽实验第26页
   ·试剂和仪器第26-27页
     ·实验试剂第26-27页
     ·实验仪器第27页
   ·分析测试方法第27-31页
     ·土壤基本理化性质指标的测定第27-29页
     ·土壤和材料中重金属全量的测定第29页
     ·土壤重金属毒性态的测定第29页
     ·土壤重金属有效态的测定第29-30页
     ·土壤重金属各形态的测定第30页
     ·植物样品重金属的测定第30-31页
   ·评价标准方法第31-32页
     ·土壤评价标准方法第31-32页
     ·作物评价标准方法第32页
   ·数据处理方法第32-33页
第3章 研究区域土壤重金属积累特征及其污染评价第33-41页
   ·引言第33页
   ·材料与方法第33页
   ·结果与讨论第33-39页
     ·研究区域土壤重金属含量第33-35页
     ·研究区域土壤重金属积累特征第35-37页
     ·研究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第37-39页
   ·小结第39-41页
第4章 不同调控剂对土壤中镉浸出毒性的影响第41-47页
   ·引言第41页
   ·材料与方法第41-44页
     ·试验材料第41-42页
     ·试验方法第42-44页
     ·分析检测方法第44页
     ·数据处理第44页
   ·结果与讨论第44-46页
   ·小结第46-47页
第5章 不同调控剂对土壤中有效态镉含量的影响第47-56页
   ·引言第47页
   ·材料与方法第47-49页
     ·试验材料第47-48页
     ·试验方法第48-49页
     ·分析检测方法第49页
     ·数据处理第49页
   ·结果与讨论第49-55页
     ·单施调控剂后土壤镉有效态的动态变化第49-51页
     ·配施调控剂后土壤镉有效态的动态变化第51-53页
     ·施用调控剂对土壤 pH、重金属 Cd 有效态的影响第53-54页
     ·讨论第54-55页
   ·小结第55-56页
第6章 复合调控剂对镉污染土壤和作物的修复效果第56-66页
   ·引言第56页
   ·材料与方法第56-58页
     ·试验材料第56-57页
     ·试验方法第57页
     ·分析检测方法第57-58页
   ·结果和讨论第58-64页
     ·施用调控剂对两种土壤 pH 的影响第58-59页
     ·施用调控剂对两种土壤 Cd 各形态的影响第59-60页
     ·施用调控剂对两种植物吸收镉的影响第60-62页
     ·施用调控剂对植物生物量的影响第62-63页
     ·小白菜相关性分析第63-64页
   ·小结第64-66页
第7章 结论与建议第66-68页
   ·结论第66-67页
   ·建议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5页
致谢第75-7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连通和底泥疏浚工程对沉积物中污染物赋存及释放的影响
下一篇: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示范工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