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粉煤灰制备聚硅酸铁铝混凝剂及其混凝絮体的仿真模拟研究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32页
   ·课题背景第12-13页
   ·粉煤灰的概述及其研究现状第13-19页
     ·粉煤灰的概述第13页
     ·粉煤灰的分类第13-14页
     ·粉煤灰的物化性质第14-15页
     ·粉煤灰的改性方法第15-16页
     ·粉煤灰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在废水中的应用第16-19页
   ·聚硅酸盐类混凝剂及其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第19-24页
     ·聚硅酸的概述第19-20页
     ·聚硅酸盐类混凝剂的研究与发展第20-22页
     ·聚硅酸盐类混凝剂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现状第22-24页
   ·分形理论及其在混凝中的应用第24-30页
     ·分形理论的概述第24页
     ·分形理论的发展第24-26页
     ·分形理论在混凝形态学中的应用第26-27页
     ·絮体的分形生长模型及其分形维数与孔隙率的测量第27-30页
   ·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意义第30-32页
     ·课题研究的内容第30-31页
     ·课题研究的意义第31-32页
第二章 粉煤灰制备聚硅酸铁铝混凝剂及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第32-46页
   ·概述第32页
   ·试验所用仪器、设备及材料第32-33页
     ·仪器与设备第32页
     ·材料第32-33页
   ·粉煤灰的化学成分第33页
   ·混凝剂的制备方案第33-34页
   ·提取粉煤灰活性物质的单因素试验第34-39页
     ·不同筛子目数的提取率第34-35页
     ·不同 Na2CO3/SiO2摩尔比的提取率第35-36页
     ·不同焙烧温度的提取率第36页
     ·不同焙烧时间的提取率第36-37页
     ·不同 HCl 溶液浓度的提取率第37-38页
     ·不同酸浸时间的提取率第38页
     ·不同液固比的提取率第38-39页
   ·聚硅酸铝铁混凝剂的制备及其印染废水处理试验第39-42页
     ·不同投药量下的印染废水处理效果第40-41页
     ·不同 pH 值下的印染废水处理效果第41-42页
   ·聚硅铁铝混凝机理初探第42-45页
     ·混凝机理第42-43页
     ·自制混凝剂的性能表征第43-45页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三章 二维絮体的仿真模型第46-65页
   ·二维 DLA 模型第46-54页
     ·二维 DLA 模拟结果第48-54页
   ·二维 DLCA 模型第54-63页
     ·二维 DLCA 模拟结果第56-63页
   ·本章小结第63-65页
第四章 三维絮体的仿真模型第65-78页
   ·三维 DLA 模型第65-72页
     ·三维 DLA 模拟结果第66-72页
   ·三维 DLCA 模型第72-77页
     ·三维 DLCA 模拟结果第73-77页
   ·本章小结第77-78页
第五章 模拟印染废水絮体的仿真模拟第78-88页
   ·概述第78页
   ·实验所用设备和仪器第78页
   ·真实絮体的分形维数测定第78-80页
   ·絮体分形维数与混凝效果的相关性第80-82页
     ·不同投药量下絮体的分形维数与色度去除率之间的关系第80-81页
     ·不同 pH 值下絮体的分形维数第81-82页
   ·仿真模拟真实絮体第82-86页
     ·不同投药量下真实絮体与模拟絮体的比较第82-84页
     ·不同 pH 值下真实絮体与模拟絮体的比较第84-86页
   ·本章小结第86-88页
第六章 结论第88-90页
参考文献第90-96页
致谢第96-98页
附录第98页

论文共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的电催化性能研究及传感器的构筑
下一篇:中国传统能源行业跨国并购绩效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