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内科论文--现代医学内科疾病论文

五苓散合四逆散加减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脾虚肝郁证)的临床研究

中文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4页
缩略词表第4-7页
1 引言第7-8页
2第8-22页
   ·研究方法第8-13页
     ·诊断标准第8-9页
       ·西医诊断标准第8页
       ·中医诊断标准第8-9页
       ·中医证型辨证标准第9页
     ·纳入标准第9页
     ·排除标准第9-10页
     ·剔除标准第10页
     ·脱落标准第10-11页
     ·中止试验条件第11页
     ·症状评分标准第11-13页
     ·病情程度分级标准第13页
   ·研究对象第13-15页
   ·治疗方法第15-16页
     ·基础治疗方法第15页
     ·药物治疗方法第15-16页
     ·注意事项第16页
   ·随访第16-17页
   ·统计分析方法第17页
   ·观察指标第17-18页
     ·安全性指标第17页
     ·疗效性指标第17-18页
   ·疗效评定标准第18-19页
     ·证候疗效评定标准第18页
     ·单项症状疗效评定标准第18页
     ·安全性评价标准第18-19页
   ·结果第19-22页
     ·疗效分析第19-21页
     ·随访分析第21页
     ·安全性分析第21页
     ·脱落及剔除病例第21-22页
3 讨论第22-39页
   ·西医对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的认识第22-25页
     ·病因及发病机制第22-23页
     ·主要治疗方法第23-24页
       ·非药物治疗第23-24页
       ·药物治疗第24页
     ·对照组选药依据第24-25页
   ·中医对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的认识第25-27页
     ·古代中医的认识第25-26页
     ·现代中医的认识及治疗第26-27页
   ·立题依据第27-39页
     ·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第27-28页
     ·气机气化与人体的关系第28-29页
     ·气机气化与脾胃的关系第29页
     ·气机气化与肝胆的关系第29-30页
     ·脾不升清与腹泻第30页
     ·肝失疏泄与胀痛第30-31页
     ·气机气化理论在脾胃病中的运用第31-32页
     ·治疗:健脾升清是根本,调和肝脾是关键第32页
     ·处方解析第32-34页
       ·五芩散解析第32页
       ·四逆散解析第32-33页
       ·合方之妙第33-34页
     ·重要配伍第34页
       ·枳壳和白术配伍第34页
       ·柴胡和白芍配伍第34页
     ·方药分析及现代药理学研究第34-39页
       ·白术第34-35页
       ·枳壳第35页
       ·茯苓第35-36页
       ·桂枝第36页
       ·干姜第36页
       ·柴胡第36-37页
       ·白芍第37页
       ·猪苓第37-38页
       ·黄芪第38页
       ·党参第38页
       ·大枣第38-39页
       ·甘草第39页
4 结论第39页
5 问题与展望第39-41页
致谢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5页
附件一:综述第45-57页
 参考文献第54-57页
附件二: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7-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滚针后导入积雪苷对陈旧性妊娠纹的疗效观察
下一篇:辛平解表汤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外感风邪证)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