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导论 | 第11-20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2-17页 |
·农村劳动力 | 第12-13页 |
·农村剩余劳动力 | 第13-14页 |
·农村劳动力转移 | 第14-15页 |
·就地转移 | 第15-17页 |
·研究思路与框架 | 第17-18页 |
·研究思路 | 第17页 |
·基本框架 | 第17-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 | 第18-20页 |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 第18页 |
·研究的不足 | 第18-20页 |
2.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20-25页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20-21页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21-25页 |
3. 四川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及其地域变化趋势 | 第25-40页 |
·四川省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 | 第25-27页 |
·四川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特征 | 第27-32页 |
·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不断扩大 | 第27-28页 |
·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源泉 | 第28-29页 |
·外出劳动力素质偏低,行业分布较为广泛 | 第29-31页 |
·外出劳动力中女性增长较快,整体劳动年龄结构偏轻 | 第31页 |
·亲缘关系和人际圈仍然是最主要的求职渠道 | 第31-32页 |
·四川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地域变化趋势 | 第32-40页 |
·农村劳动力从省外转移为主逐步过渡到省内转移为主 | 第32-33页 |
·四川省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的比重越来越大 | 第33-35页 |
·四川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刘易斯转折点已经来临 | 第35-40页 |
4. 四川省农村劳动力省外与省内转移分析 | 第40-56页 |
·四川省农村劳动力省外转移分析 | 第40-42页 |
·农村劳动力省外转移原因 | 第40-41页 |
·农村劳动力省外转移数量 | 第41页 |
·农村劳动力省外转移地域分布 | 第41-42页 |
·四川省农村劳动力省内转移分析 | 第42-44页 |
·农村劳动力省内转移原因 | 第42-43页 |
·农村劳动力省内转移数量 | 第43页 |
·农村劳动力省内转移地域分布 | 第43-44页 |
·四川省农村劳动力省外省内转移决策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4-56页 |
·样本基本特征描述 | 第44-52页 |
·农村劳动力省外省内转移决策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第52-56页 |
5. 四川省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分析 | 第56-66页 |
·就地转移劳动力的特征 | 第56-62页 |
·性别构成 | 第56-57页 |
·年龄结构 | 第57页 |
·婚姻状况 | 第57页 |
·家庭人口状况 | 第57-58页 |
·受教育程度 | 第58-59页 |
·从事非农工作时间 | 第59页 |
·非农工作的从事形式 | 第59-60页 |
·从事非农工作的主要原因 | 第60页 |
·在本地工作的最主要原因 | 第60-61页 |
·收入水平 | 第61页 |
·职业技能培训 | 第61-62页 |
·今后工作生活的主要打算 | 第62页 |
·四川省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第62-66页 |
·变量定义 | 第63页 |
·结果分析 | 第63-66页 |
6. 结论与对策建议 | 第66-71页 |
·结论 | 第66-67页 |
·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的对策建议 | 第67-71页 |
·加快推进城镇化,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 | 第67-68页 |
·打造全链农业,提升农业内部就业潜力 | 第68-69页 |
·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增强就业能力 | 第69页 |
·发展县域经济提升本地经济,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能力 | 第69-70页 |
·高度重视劳动力转移可能带来的农业劳动力短缺问题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