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形态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1章 建筑仿生设计的概述 | 第10-19页 |
·仿生的概念 | 第10-13页 |
·仿生设计的不同发展阶段 | 第10-13页 |
·建筑仿生设计的目的与意义 | 第13-14页 |
·建筑仿生设计的发展 | 第14-19页 |
·历史及发展趋势 | 第14-16页 |
·实例分析 | 第16-19页 |
第2章 建筑仿生设计的营造 | 第19-27页 |
·建筑仿生设计的类型及其特点 | 第19-25页 |
·结构仿生 | 第19-21页 |
·功能仿生 | 第21-22页 |
·形态仿生 | 第22-24页 |
·城市环境仿生 | 第24-25页 |
·大自然对建筑仿生设计的启示 | 第25-27页 |
·生物的应变性对仿生设计的启示 | 第25-26页 |
·生物的表皮对仿生设计的启示 | 第26页 |
·生物的优良形态对仿生设计的启示 | 第26-27页 |
第3章 建筑仿生设计创新性研究 | 第27-32页 |
·仿生建筑的艺术造型原理 | 第27-29页 |
·仿生建筑的艺术造型方式 | 第28-29页 |
·创新的源动力 | 第29-30页 |
·结构的启示 | 第29页 |
·材料的启示 | 第29-30页 |
·生态节能启示 | 第30页 |
·创新的设计思路 | 第30-32页 |
·注重人对仿生设计的情感反映 | 第30-31页 |
·建筑仿生设计创新手法 | 第31-32页 |
第4章 仿生形态在中国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 第32-35页 |
·仿生形态设计对中国建筑设计构成的影响 | 第32-33页 |
·仿生形态设计在中国建筑设计中的实际应用 | 第33-35页 |
第5章 杭州西溪湿地仿生体验馆设计 | 第35-45页 |
·生态旅游的发展趋势 | 第35-36页 |
·杭州西溪湿地的总体现状 | 第36-38页 |
·气候特点 | 第37页 |
·经济现状 | 第37-38页 |
·环境现状 | 第38页 |
·杭州西溪湿地的设计理念 | 第38-40页 |
·杭州西溪湿地的具体规划 | 第40-45页 |
·利用仿生打造主体建筑形态 | 第40-43页 |
·项目的整体发展规划 | 第43-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科研成果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