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原生污水热能利用技术经济分析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9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4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4-15页 |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5-18页 |
·研究的内容 | 第15-17页 |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论文研究的方法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 | 第19-27页 |
·城市原生污水概述 | 第19-20页 |
·城市原生污水的定义 | 第19页 |
·城市原生污水的特征 | 第19页 |
·城市原生污水利用方式 | 第19-2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污水源热泵系统综述 | 第22-27页 |
·热泵的定义及分类 | 第22-24页 |
·原生污水源热泵系统的工作原理 | 第24-25页 |
·污水源热泵系统的特点 | 第25-27页 |
第三章 沈阳市供暖现状及原生污水利用分析 | 第27-35页 |
·沈阳市气候分析 | 第27页 |
·沈阳市供暖现状分析 | 第27-30页 |
·沈阳市供暖情况 | 第27-28页 |
·热源与采暖方式 | 第28-29页 |
·沈阳目前供暖的问题 | 第29-30页 |
·沈阳市原生污水利用现状 | 第30-34页 |
·沈阳市原生污水现状 | 第30-32页 |
·原生污水热能利用分析及优势 | 第32-34页 |
·原生污水利用存在的问题 | 第34-35页 |
第四章 建立原生污水热能利用评价指标 | 第35-45页 |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意义和基本原则 | 第35-37页 |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意义 | 第35页 |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第35-37页 |
·原生污水热能利用评价指标的结构框架 | 第37-39页 |
·选择评价指标的方法 | 第37页 |
·评价指标的确定 | 第37-39页 |
·评价指标的结构框架 | 第39-40页 |
·城市原生污水热能利用评价指标的计算与分析 | 第40-45页 |
·城市原生污水热能利用的经济性评价指标分析 | 第41页 |
·城市原生污水热能利用的节能性评价指标分析 | 第41-42页 |
·城市原生污水热能利用的环保性评价指标分析 | 第42-43页 |
·城市原生污水热能利用适用性指标分析 | 第43-45页 |
第五章 原生污水热能利用分析模型的构建 | 第45-57页 |
·热经济学模型的建立 | 第45-49页 |
·热经济学模型建立的依据 | 第45-46页 |
·原生污水热能利用的热经济模型 | 第46页 |
·燃煤供热方式的热经济模型 | 第46-47页 |
·燃气供热方式热经济学模型 | 第47-48页 |
·燃油供热方式的热经济模型 | 第48-49页 |
·供热成本的计算 | 第49-51页 |
·投资成本的计算 | 第49-50页 |
·运行成本的计算 | 第50-51页 |
·维护成本的计算 | 第51页 |
·经济性评价 | 第51-53页 |
·财务净现值 | 第51-52页 |
·投资回收期 | 第52-53页 |
·社会效益评价 | 第53页 |
·节能效益评价 | 第53页 |
·环保效益评价 | 第53页 |
·模糊综合评价 | 第53-57页 |
·建立隶属矩阵 | 第54页 |
·利用层次法计算权数向量A | 第54-56页 |
·建立模糊方程 | 第56-57页 |
第六章 实证分析 | 第57-67页 |
·程概况 | 第57页 |
·不同供热方案热经济学计算 | 第57-60页 |
·供热成本分析 | 第57-59页 |
·四种方案供热成本比较分析 | 第59-60页 |
·综合效益分析 | 第60-62页 |
·经济效益分析 | 第60-61页 |
·社会效益分析 | 第61-62页 |
·模糊分析法综合评价四种供热方式 | 第62-67页 |
·确定隶属矩阵 | 第62-64页 |
·计算权数向量 | 第64-66页 |
·确定优劣顺序 | 第66-67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67-71页 |
·研究结论 | 第67页 |
·对策及建议 | 第67-68页 |
·本文创新点 | 第68-69页 |
·后期研究设想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附录 | 第73-75页 |
作者简介 | 第75页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5-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