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8-25页 |
| ·情绪与认知的关系 | 第8-12页 |
| ·情绪影响记忆加工的研究 | 第8-10页 |
| ·情绪影响注意的研究 | 第10-11页 |
| ·情绪影响认知加工策略的研究 | 第11-12页 |
| ·情绪影响内隐刻板印象表达 | 第12-14页 |
| ·情绪对内隐刻板印象表达的调节机制 | 第14-17页 |
| ·情绪对内隐刻板印象表达调节机制研究范式 | 第17-25页 |
| ·武器识别任务范式 | 第17-18页 |
| ·加工分离程序(PDP) | 第18-19页 |
| ·四重模型(Quad Model) | 第19-25页 |
| ·四个基本参数 | 第20-21页 |
| ·四重模型结构 | 第21-23页 |
| ·四重模型的证据 | 第23-25页 |
| 第二部分 问题提出 | 第25-35页 |
| ·已有研究的不足和矛盾 | 第25-26页 |
| ·研究构想 | 第26-33页 |
| ·相关概念界定及分类 | 第26-29页 |
| ·刻板印象内容的选择 | 第29-30页 |
| ·四重模型分析的应用 | 第30-33页 |
| ·研究框架 | 第33-34页 |
| ·研究意义 | 第34-35页 |
|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 第35-69页 |
| ·研究1:弥散性情绪对内隐刻板印象表达的调节机制 | 第35-59页 |
| ·研究目的 | 第35页 |
| ·研究假设 | 第35-36页 |
| ·研究方法 | 第36-59页 |
| ·实验1:弥散性情绪对内隐性别刻板印象表达的调节 | 第36-50页 |
| ·实验2:弥散性情绪对不同感染途径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携带者内隐刻板印象表达的调节 | 第50-59页 |
| ·研究2:指向性情绪对内隐刻板印象表达的调节 | 第59-69页 |
| ·研究目的 | 第59页 |
| ·研究假设 | 第59-60页 |
| ·研究方法 | 第60-69页 |
| ·实验3:指向性情绪对不同感染途径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携带者内隐刻板印象表达的调节 | 第60-69页 |
| 第四部分 总讨论 | 第69-78页 |
| ·不同情绪对内隐刻板印象表达的调节 | 第69-70页 |
| ·情绪对内隐刻板印象表达调节机制的理论解释 | 第70-72页 |
| ·情绪调节内隐刻板印象表达的研究方法 | 第72-75页 |
| ·情绪的分类和情绪操纵有效性 | 第72-74页 |
| ·对IAT结果的四重模型分析 | 第74-75页 |
| ·对艾滋病防治与反歧视工作的启示 | 第75-78页 |
| 第五部分 总结与展望 | 第78-80页 |
| ·总结论 | 第78页 |
|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 | 第78-79页 |
| ·研究展望 | 第79-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80-89页 |
| 附录 | 第89-100页 |
| 后记 | 第100-102页 |
| 附件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