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目录 | 第7-9页 |
| Content | 第9-11页 |
| 1 绪论 | 第11-22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 ·国内外近距离煤层开采研究现状 | 第12-19页 |
| ·近距离煤层围岩应力分布规律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近距离煤层开采顺序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近距离煤层开采底板岩层结构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 ·近距离煤层巷道布置方式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 ·数值模拟方法 | 第17-19页 |
| ·近距离煤层间巷道布置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9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 ·理论和应用方面的意义 | 第21-22页 |
| 2 近距离煤层间巷道围岩力学理论分析 | 第22-28页 |
| ·考虑中间主应力的非均匀应力场巷道围岩塑性区分析 | 第22-26页 |
| ·考虑中间主应力的巷道围岩弹塑性分析 | 第23-25页 |
| ·工程应用方法 | 第25-26页 |
| ·工程实践 | 第26-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3 不同层位下岩层应力和位移分布数值模拟研究 | 第28-37页 |
| ·数值计算模型 | 第28-32页 |
| ·数值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28-29页 |
| ·数值计算模型的建立与网格的划分 | 第29页 |
| ·开采空区模拟 | 第29页 |
| ·本构关系 | 第29-30页 |
| ·岩石力学参数的选取 | 第30-32页 |
| ·不同开采状态下、不同岩层位的破坏及应力状态 | 第32-36页 |
| ·计算模型方案及模拟步骤 | 第32页 |
| ·上下采空时不同层位塑性区和应力分布特征 | 第32-34页 |
| ·下部采空时不同层位塑性区和应力分布特征 | 第34-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4 近距离煤层间巷道布置方式研究 | 第37-57页 |
| ·上覆工作面掘进距离对巷道水平位置以及开挖时间的影响 | 第37-46页 |
| ·上覆工作面掘进120m各位置应力和位移分布特征 | 第37-41页 |
| ·上覆工作面掘进250m各位置应力和位移分布特征 | 第41-46页 |
| ·下伏工作面掘进距离对巷道水平位置以及开挖时间的影响 | 第46-55页 |
| ·下伏工作面掘进120m后各切面应力和位移分布特征 | 第46-49页 |
| ·下伏工作面掘进250m后各切面应力和位移分布特征 | 第49-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 5 近距离巷道力学特征数值模拟研究 | 第57-71页 |
| ·无支护条件下巷道围岩矿压显现规律 | 第57-60页 |
| ·巷道围岩应力分布特征 | 第57-59页 |
| ·巷道围岩位移分布特征 | 第59-60页 |
| ·巷道支护模拟结果分析 | 第60-68页 |
| ·支护参数 | 第60-61页 |
| ·不同支护条件下巷道围岩位移分布特征 | 第61-67页 |
| ·巷道应力场结果分析 | 第67-68页 |
| ·巷道围岩破坏分布特征 | 第68-69页 |
|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 6 结论与期望 | 第71-73页 |
| ·主要结论 | 第71页 |
| ·期望 | 第71-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8页 |
| 致谢 | 第78-79页 |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