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临床学论文--医案、医话(临床经验)论文

明代新安医家伤寒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研究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前言第12-13页
一. 新安医学形成、发展和兴盛的原因第13-16页
 1 地理环境的优越第13页
 2 中原文化的南移第13页
 3 丰富的中药材资源第13-14页
 4 徽商的繁荣第14页
 5 昌盛的教育风尚第14页
 6 科学技术特别是雕版印刷术的发展第14页
 7 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底蕴第14-15页
 参考文献第15-16页
二. 新安医学的学派和流派第16-19页
 1 学派和流派的涵义第16页
 2 中医学派、流派和医派的概念第16-17页
 3 新安医学的学派和流派及其特点第17-18页
   ·新安医学内部学派纷呈第17页
   ·新安医学内部各想学派之间是和谐融通的有机统一体第17页
   ·新安医学学派是中医药体系的流派第17-18页
 参考文献第18-19页
三. 现存明代新安医家伤寒文献基本概况第19-21页
四. 新安培元固本派医家汪机伤寒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第21-36页
 1 生平及著作简介第21-23页
   ·生平简介第21页
   ·著作简介第21-23页
 2 伤寒学术思想源流第23-24页
   ·时代背景第23页
   ·学术渊源第23-24页
     ·王叔和脉学思想的影响第23页
     ·成无已研究《伤寒论》方法的影响第23-24页
     ·王履学术思想的影响第24页
 3 伤寒学术思想第24-31页
   ·善用《内经》理论阐发伤寒和经方第25-26页
   ·广採诸说,创新发扬第26页
   ·归整诸说,便于观览第26-29页
     ·从整体上看,按论、证、法、方药的顺序编排第27-28页
     ·从局部看,各部分内容自成体系第28-29页
   ·强调重视脉诊第29-30页
   ·力主四诊合参第30页
   ·重视方剂和药物的研究第30-31页
 4 伤寒辨治的临床经验第31-34页
   ·气血双补第31-32页
   ·治伤寒类疾病,擅用参芪第32-33页
   ·“学贵疏通,不可执泥”第33-34页
 参考文献第34-36页
五. 新安温补派医家孙一奎伤寒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第36-49页
 1 生平及著作简介第36-37页
   ·生平简介第36页
   ·著作简介第36-37页
 2 孙一奎伤寒学术思想的渊源第37-39页
   ·时代背景,明代中、后期,朝庭的腐败第37页
   ·师承渊源第37-38页
   ·《周易》哲学思想对孙一奎医学思想的影响第38-39页
 3 孙一奎的伤寒学术思想第39-42页
   ·论治伤寒,以“明证”为首务第39-40页
   ·阐发伤寒,援入儒易之理第40-41页
   ·突破成规,倡“男子热入血室”第41-42页
 4 孙一奎伤寒论治的临床经验第42-48页
   ·拾遗补缺,充实四诊内容第42-45页
   ·扩充伤寒治法第45-46页
   ·治伤寒重三焦命门元气第46页
   ·选方合法不执方第46-47页
   ·用药慎用寒燥淡渗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49页
六. 新安错简重订派方有执伤寒学术思想与贡献第49-55页
 1 生平与著作简介第49页
   ·生平简介第49页
   ·著作简介第49页
 2 伤寒学术思想源流第49-51页
   ·学术思想渊源第49-50页
     ·王叔和“风则伤卫,寒则伤营”思想的启发第49-50页
     ·孙思邈的影响第50页
     ·成无已“风寒中伤营卫”思想的影响第50页
   ·方氏伤寒学术思想对后世的影响第50-51页
 3 伤寒学术思想第51-54页
   ·倡导“错简重订”第51-52页
   ·发展“风寒中伤营卫”说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55页
七. 新安御医王琠伤寒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第55-58页
 1 生平与著作简介第55页
   ·生平简介第55页
   ·著作简介第55页
 2 伤寒学术思想渊源第55页
 3 伤寒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第55-57页
   ·擅用攻邪第55-56页
   ·多法合用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58页
八. 新安医家孙文胤伤寒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第58-60页
 1 生平与著作简介第58页
   ·生平简介第58页
   ·著作简介第58页
 2 伤寒学术思想渊源第58页
 3 伤寒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第58-59页
   ·寒温有别第58-59页
   ·补充舌诊第59页
 参考文献第59-60页
九. 新安医家程从周伤寒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第60-62页
 1 生平与著作简介第60页
 2 伤寒学术思想渊源第60页
 3 伤寒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第60-61页
   ·重视伤寒中之阴寒证第60-61页
   ·治伤寒类疾病,擅长温补第61页
 参考文献第61-62页
结语第62-63页
附:综述:明代新安医家伤寒领域的研究现状第63-69页
 参考文献第67-69页
个人简介第69页
发表论文第69-70页
致谢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痛风康治疗痛风的临床研究--痛风康临床疗效及早期肾保护作用观察
下一篇:祛疣糖浆治疗气滞血瘀型扁平疣临床观察及对血清IL-10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