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8页 |
§1.1 概述 | 第8-16页 |
§1.1.1 产品设计进程及CAD的应用 | 第8-10页 |
§1.1.2 参数化设计与基于特征建模技术 | 第10-11页 |
§1.1.3 约束求解 | 第11-12页 |
§1.1.4 液压挖掘机计算机辅助设计研究历史和现状 | 第12-13页 |
§1.1.5 有限元分析技术 | 第13-14页 |
§1.1.6 参数化软件Pro/ENGINEER介绍 | 第14-16页 |
§1.2 问题的提出和课题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1.2.1 当前液压挖掘机参数化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 第16-17页 |
§1.2.2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第2章 工作装置参数化建模 | 第18-39页 |
§2.1 产品设计与参数化设计 | 第18-23页 |
§2.1.1 产品设计过程概述 | 第18-21页 |
§2.1.2 参数化设计技术 | 第21-23页 |
§2.2 工作装置参数化建模过程 | 第23-35页 |
§2.2.1 设计对象的产生 | 第23-25页 |
§2.2.2 设计约束 | 第25-27页 |
§2.2.3 参数分类及层次化定义 | 第27-29页 |
§2.2.4 特征 | 第29-30页 |
§2.2.5 Pro/E参数化建模方法 | 第30-32页 |
§2.2.6 参数化建模实例 | 第32-35页 |
§2.3 模型的参数驱动研究 | 第35-37页 |
§2.3.1 广义优化系统及其模型 | 第35-36页 |
§2.3.2 模型的参数驱动机制 | 第36页 |
§2.3.3 参数化模型的比较 | 第36-37页 |
§2.4 优化数学模型的更新 | 第37-39页 |
第3章 柔性参数化设计 | 第39-47页 |
§3.1 柔性设计概念 | 第39-43页 |
§3.1.1 柔性概念 | 第39-40页 |
§3.1.2 柔性设计与系列化设计 | 第40-41页 |
§3.1.3 柔性设计与参数化设计 | 第41-42页 |
§3.1.4 柔性设计与工作装置设计 | 第42-43页 |
§3.2 工作装置柔性设计策略 | 第43-47页 |
§3.2.1 柔性参数化设计的策略 | 第43-45页 |
§3.2.2 柔性参数化设计总体实现框架 | 第45页 |
§3.2.3 柔性变化系数的确定 | 第45-46页 |
§3.2.4 柔性设计的实现 | 第46-47页 |
第4章 柔性参数化在Pro/E中的实现 | 第47-64页 |
§4.1 Pro/E二次开发技术简介 | 第47-60页 |
§4.1.1 Pro/E二次开发流程及开发环境设置 | 第47-48页 |
§4.1.2 源程序的编译、链接及应用程序注册 | 第48-50页 |
§4.1.3 Pro/TOOLKIT技术基础 | 第50-54页 |
§4.1.4 Pro/TOOLKIT中的对象 | 第54-55页 |
§4.1.5 信息提示(Message) | 第55-56页 |
§4.1.6 Pro/TOOLKIT程序基本结构 | 第56-57页 |
§4.1.7 菜单实现 | 第57-60页 |
§4.2 工作装置柔性参数化的实现 | 第60-64页 |
§4.2.1 程序框架 | 第60-61页 |
§4.2.2 主要函数模块简介 | 第61-64页 |
第5章 工作装置运动学仿真及有限元静态分析 | 第64-75页 |
§5.1 工作装置的运动学仿真 | 第64-66页 |
§5.1.1 运动学仿真概述 | 第64页 |
§5.1.2 工作装置的运动学仿真 | 第64-66页 |
§5.2 工作装置的有限元静态分析 | 第66-72页 |
§5.2.1 有限元分析基础 | 第67页 |
§5.2.2 有限元分析几何模型的建立 | 第67-68页 |
§5.2.3 力学特性及边界条件的处理 | 第68页 |
§5.2.4 有限元网格划分 | 第68-69页 |
§5.2.5 工作装置的有限元静态分析 | 第69-72页 |
§5.3 Pro/ENGINEER使用技巧 | 第72-75页 |
§5.3.1 启动目录的设置及trail.txt文件 | 第72-73页 |
§5.3.2 配置文件conflg.pro和config.win | 第73页 |
§5.3.3 绘图模板 | 第73-75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5-77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75页 |
§6.2 展望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