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导论 | 第12-23页 |
·选题缘起和研究意义 | 第12-15页 |
·选题缘起 | 第12-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5-19页 |
·国外关于传统文化资源与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的研究 | 第15-16页 |
·国内关于传统文化资源与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的研究 | 第16-17页 |
·关于地方文化资源与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研究的评述 | 第17-19页 |
·逻辑结构与创新之处 | 第19-23页 |
·本文的逻辑结构 | 第19-20页 |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21-23页 |
第一章 道德素质与文化资源的基础理论 | 第23-40页 |
·道德素质概述 | 第23-30页 |
·道德素质的定义及内涵 | 第23-25页 |
·道德的主要功能 | 第25-27页 |
·道德的社会作用 | 第27页 |
·培养良好道德素质的重要意义 | 第27-30页 |
·文化资源概述 | 第30-33页 |
·文化资源的特征 | 第31页 |
·文化资源与文化软实力 | 第31-33页 |
·文化资源促进道德养成的理论依据 | 第33-40页 |
·马克思主义唯物观 | 第33-34页 |
·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学说 | 第34-35页 |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 第35-37页 |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 | 第37-38页 |
·文化与道德的内在关系 | 第38-40页 |
第二章 大学生道德素质现状分析 | 第40-57页 |
·调查与分析 | 第40-49页 |
·调查问卷的编制与实施 | 第40-48页 |
·调查问卷的分析和结论 | 第48-49页 |
·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的理性分析 | 第49-57页 |
·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积极方面 | 第49-50页 |
·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消极方面 | 第50-51页 |
·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现状的原因分析 | 第51-53页 |
·当代大学生应当具备的基本道德素质 | 第53-57页 |
第三章 永州地方文化资源 | 第57-87页 |
·舜文化 | 第57-63页 |
·舜文化与永州的渊源 | 第57-58页 |
·舜文化的内涵 | 第58-62页 |
·舜文化的现实价值 | 第62-63页 |
·柳文化 | 第63-68页 |
·柳宗元与永州的渊源 | 第63-64页 |
·柳文化的内涵 | 第64-67页 |
·柳文化的现实价值 | 第67-68页 |
·濂溪文化 | 第68-74页 |
·周敦颐及其历史地位 | 第68-69页 |
·濂溪文化的内涵 | 第69-73页 |
·濂溪文化的现实价值 | 第73-74页 |
·红色文化 | 第74-79页 |
·陶铸的松树风格 | 第74-76页 |
·李达的求是精神 | 第76-77页 |
·浴血足迹下的“长征精神” | 第77-79页 |
·永州其他文化概略 | 第79-80页 |
·对永州地方文化资源的深入分析 | 第80-87页 |
·从永州地方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角度分析 | 第80-82页 |
·从大学生道德素质提升角度分析 | 第82-87页 |
第四章 永州利用地方文化资源提升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的实践探索 | 第87-97页 |
·切实统一思想,重视本地文化资源进校园 | 第87-90页 |
·深化对传统文化进校园积极意义的认识 | 第87-89页 |
·创新举措确保文化资源进校园有效部署和推进 | 第89-90页 |
·抓好平台建设,推进本地文化资源进校园 | 第90-93页 |
·丰富平台内容 | 第90-92页 |
·发挥平台作用 | 第92-93页 |
·坚持典型带动,促进文化资源进校园 | 第93-97页 |
·联系地方文化资源树立典型 | 第93-95页 |
·立足地方文化资源学习典型 | 第95-97页 |
第五章 永州文化资源融入中国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的价值探析 | 第97-120页 |
·永州文化资源据有重要地位 | 第97-99页 |
·永州文化资源在湖湘文化中据有重要地位 | 第98页 |
·永州文化资源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第98-99页 |
·永州文化资源进永州高校实践的借鉴意义 | 第99-104页 |
·课内与课外结合 | 第101-102页 |
·物质与精神统一 | 第102-103页 |
·典型与群体互动 | 第103-104页 |
·研学践兼顾 | 第104页 |
·永州文化资源融入中国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的操作建议 | 第104-120页 |
·以舜文化为内涵,推行感恩教育 | 第104-109页 |
·以柳文化为内涵,推行民本教育 | 第109-111页 |
·以濂溪文化为内涵,推行廉洁教育 | 第111-115页 |
·以红色文化为内容,推行理想信念教育 | 第115-120页 |
结语: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 | 第120-124页 |
参考文献 | 第124-130页 |
附录A:调研问卷 | 第130-134页 |
读博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 第134-135页 |
致谢 | 第135-1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