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当归丙酮提取物抗菌活性及成分鉴定
目录 | 第1-7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当归传统药用功效 | 第12-13页 |
·当归化学成分的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当归的药理作用研究 | 第16-21页 |
第二章 当归抗菌机制的探讨及活性成分分离 | 第21-36页 |
·前言 | 第21页 |
·实验材料 | 第21-22页 |
·植物来源及鉴定 | 第21页 |
·仪器及试剂 | 第21-22页 |
·测试菌株 | 第22页 |
·实验方法 | 第22-24页 |
·当归提取物制备 | 第22-23页 |
·抗菌活性筛选及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测定 | 第23页 |
·比色法观察测试菌脱氢酶的活性变化 | 第23-24页 |
·扫描电镜观察测试菌的形态变化 | 第24页 |
·极性部位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测定 | 第24页 |
·当归石油醚萃取物抗菌活性成分研究 | 第24-26页 |
·仪器及试剂 | 第24-25页 |
·分离方法 | 第25-2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6-30页 |
·抗菌活性筛选及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测定 | 第26-27页 |
·对测试菌脱氢酶活性的影响 | 第27-28页 |
·对测试菌形态的影响 | 第28-29页 |
·极性部位(MIC)的测定结果 | 第29-30页 |
·单体化合物结构鉴定 | 第30-3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1-34页 |
·化合物的鉴定与波谱数据 | 第34-36页 |
结论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