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2-27页 |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12-16页 |
·背景简介 | 第12页 |
·黄酮类化合物及其研究的发展历史 | 第12-14页 |
·黄酮类化合物的作用 | 第14-16页 |
·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作用 | 第15页 |
·抗肿瘤、抗癌作用 | 第15-16页 |
·黄酮类化合物抗菌和抗病毒作用 | 第16页 |
·黄酮类化合物抗炎免疫作用 | 第16页 |
·黄酮类化合物抗衰老作用 | 第16页 |
·植物中黄酮类化合物随季节变化规律研究的相关进展 | 第16-17页 |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 | 第17-20页 |
·有机溶剂萃取法 | 第17-18页 |
·碱提酸沉法 | 第18页 |
·酶解法 | 第18页 |
·超声波提取法 | 第18-19页 |
·微波萃取法 | 第19页 |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 第19-20页 |
·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提纯方法 | 第20-21页 |
·纸层析法 | 第20页 |
·薄层层析法 | 第20页 |
·膜分离法 | 第20-21页 |
·大孔树脂吸附分离法 | 第21页 |
·黄酮类化合物的测定方法 | 第21-22页 |
·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 | 第21-22页 |
·紫外分光光度法 | 第22页 |
·薄层扫描法 | 第22页 |
·大孔吸附树脂技术简介 | 第22-25页 |
·MAR的分类及组成 | 第22-23页 |
·MAR的吸附分离原理 | 第23页 |
·MAR在黄酮类化合物中分离效果的影响因素 | 第23-25页 |
·MAR结构的影响 | 第23-24页 |
·溶剂性质的影响 | 第24页 |
·目标化合物结构的影响 | 第24页 |
·洗脱剂性质的影响 | 第24-25页 |
·本课题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25-27页 |
·本课题的意义 | 第25页 |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25-27页 |
第2章 响应面分析优化槐叶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 | 第27-44页 |
·引言 | 第27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27-28页 |
·试剂 | 第27-28页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28页 |
·实验过程 | 第28-29页 |
·标准溶液的制备 | 第28页 |
·检测波长的确定 | 第28页 |
·标准溶液曲线的绘制 | 第28页 |
·单因素的设计实验 | 第28-29页 |
·槐叶黄酮类化合物样品测定液的制备 | 第29页 |
·数据分析 | 第29-3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0-43页 |
·单因素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0-36页 |
·标准曲线的绘制结果 | 第30页 |
·乙醇体积分数对提取率和纯度的影响 | 第30-31页 |
·料液比对提取率和纯度的影响 | 第31-32页 |
·pH值对提取率和纯度的影响 | 第32-33页 |
·提取时间对提取率和纯度的影响 | 第33-34页 |
·提取温度对提取率和纯度的影响 | 第34-35页 |
·提取次数对提取率和纯度的影响 | 第35-36页 |
·响应面法提取条件的优化 | 第36-43页 |
·响应面实验设计及结果回归分析 | 第36-39页 |
·响应面结果分析 | 第39-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3章 大孔吸附树脂对槐叶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纯化研究 | 第44-63页 |
·引言 | 第44页 |
·实验材料及其主要仪器设备 | 第44-45页 |
·实验材料、药品及试剂 | 第44-45页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45页 |
·实验过程 | 第45-47页 |
·标准溶液的制备 | 第45页 |
·检测波长的确定 | 第45页 |
·标准溶液曲线的绘制 | 第45页 |
·大孔吸附树脂含水率的测定 | 第45页 |
·大孔吸附树脂的活化与纯化 | 第45-46页 |
·大孔吸附树脂对槐叶黄酮类化合物的吸附/解吸 | 第46-47页 |
·吸附动力学实验 | 第47页 |
·吸附热力学实验 | 第4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7-61页 |
·单一MAR筛选 | 第47-49页 |
·MAR混合床类型筛选 | 第49-51页 |
·吸附动力学曲线 | 第51-53页 |
·吸附热力学曲线 | 第53-56页 |
·吸附体积对吸附量的影响 | 第56-57页 |
·吸附温度对吸附量的影响 | 第57页 |
·吸附pH对吸附量的影响 | 第57-58页 |
·解吸温度对解吸量及纯度影响 | 第58-59页 |
·解吸pH对解吸量及纯度影响 | 第59-60页 |
·解吸液比例对解吸量影响 | 第60-61页 |
·大孔吸附树脂混合床质量比例优化 | 第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4章 一个全生存周期槐叶黄酮类化合物的变化规律研究 | 第63-69页 |
·引言 | 第63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63页 |
·主要实验药品 | 第63页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63页 |
·实验过程 | 第63-65页 |
·标准溶液的制备 | 第63-64页 |
·检测波长的确定 | 第64页 |
·标准溶液曲线的绘制 | 第64页 |
·待测溶液的制备 | 第64页 |
·不同采摘时间槐叶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测定 | 第64页 |
·MAR混合床对不同采摘时间槐叶黄酮类化合物分离纯化效率评价 | 第64-6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5-68页 |
·槐叶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与其生长时间的关系 | 第65-66页 |
·同一时间不同方向槐叶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比较 | 第66-67页 |
·MAR混合床对不同时间槐叶黄酮类化合物分离纯化能力的比较 | 第67-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结论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附录A 攻读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