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行政法论文

回应型行政视角下的软法治理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绪论第8-11页
 一、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8页
 二、 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第8-11页
第一章 回应型行政与软法治理概述第11-18页
 第一节 相关概念厘定第11-15页
  一、 回应型法第11-12页
  二、 回应型行政第12-13页
  三、 治理第13-14页
  四、 软法和软法治理第14-15页
 第二节 回应型行政和软法治理的社会基础第15-18页
  一、 市民社会第15-16页
  二、 有限政府第16-17页
  三、 公共精神第17-18页
第二章 回应型行政和软法治理的理论资源第18-24页
 第一节 公共治理第18-20页
  一、 公共治理理论概述第18-19页
  二、 公共治理理论对回应型行政和软法治理的启示第19-20页
 第二节 善治第20-22页
  一、 善治理论概述第20-21页
  二、 善治与多元化、民主、软法的契合第21-22页
 第三节 协商民主理论第22-24页
  一、 哈贝马斯协商民主理论概述第22页
  二、 哈贝马斯协商民主的困惑第22-23页
  三、 软法治理——哈贝马斯协商民主困惑的消除之道第23-24页
第三章 回应型行政下软法治理的主要内容第24-30页
 第一节 软法治理的依据、特点和疆域第24-26页
  一、 软法治理的依据第24页
  二、 软法治理的特点第24-25页
  三、 软法治理的疆域第25-26页
 第二节 软法治理的原则和运行机制第26-27页
  一、 辅助性原则第26页
  二、 运行机制第26-27页
 第三节 软法治理对社会需求的回应第27-30页
  一、 弥补硬法的不足第27-28页
  二、 引导硬法实践第28-29页
  三、 促进民主协商第29-30页
第四章 我国软法治理现状第30-37页
 第一节 软法现象普遍存在第30页
  一、 国家领域的软法现象第30页
  二、 社会领域的软法现象第30页
 第二节 软法治理存在的不足第30-37页
  一、 我国软法治理体系自身存在的问题第30-32页
  二、 软法治理主体不平衡第32-33页
  三、 软法治理手段尚未得到良好运用第33-34页
  四、 软法治理程序不完善第34-35页
  五、 软法救济不充分,缺乏可问责性和监督机制第35-36页
  六、 软法与硬法关系失衡第36-37页
第五章 我国软法治理展望第37-48页
 第一节 软法治理的完善第37-43页
  一、 我国软法治理体系的自我完善第37-38页
  二、 平衡主体地位推进治理主体多元化第38-39页
  三、 充分发挥非强制行政行为作为软法治理手段的作用第39-40页
  四、 完善软法治理程序第40-41页
  五、 完善保障制度,走出实施困境第41-42页
  六、 软硬兼施,软法与硬法并举第42-43页
 第二节 软法治理的实践应用第43-48页
  一、 环境治理第43-45页
  二、 城市管理第45-48页
结语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1页
致谢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群体性事件行政问责实例研究
下一篇:论司法审判的网络舆论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