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粉末混凝土单层工业厂房结构体系及受力性能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页 |
1.2 活性粉末混凝土综述 | 第13-16页 |
1.2.1 活性粉末混凝土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2 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应用现状 | 第15-16页 |
1.3 工业厂房研究综述 | 第16-18页 |
1.4 RPC梁抗弯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5 RPC梁抗剪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6 工程背景 | 第20-24页 |
1.7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第2章 RPC单层工业厂房结构的静力性能与稳定性 | 第26-55页 |
2.1 厂房结构体系 | 第26-30页 |
2.1.1 结构布置 | 第26-27页 |
2.1.2 构件选型 | 第27-30页 |
2.2 分析模型 | 第30-35页 |
2.2.1 模型建立 | 第30-32页 |
2.2.2 荷载作用及组合 | 第32-35页 |
2.3 分析结果 | 第35-54页 |
2.3.1 屋面梁分析结果 | 第35-40页 |
2.3.2 排架柱分析结果 | 第40-49页 |
2.3.3 稳定性分析 | 第49-5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3章 RPC单层工业厂房结构的抗震性能 | 第55-71页 |
3.1 分析方法介绍 | 第55-56页 |
3.1.1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 第55页 |
3.1.2 时程分析法 | 第55-56页 |
3.1.3 非线性静力分析法 | 第56页 |
3.2 厂房抗震计算 | 第56-64页 |
3.2.1 厂房抗震设计基本参数 | 第56页 |
3.2.2 地震波的选取 | 第56-58页 |
3.2.3 计算结果 | 第58-64页 |
3.3 抗震验算 | 第64-70页 |
3.3.1 截面抗震验算 | 第64-67页 |
3.3.2 抗震变形验算 | 第67-7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4章 预应力RPC梁的受弯性能 | 第71-81页 |
4.1 屋面梁模型建立 | 第71-75页 |
4.1.1 有限元软件DIANA简介 | 第71页 |
4.1.2 单元的选取 | 第71-72页 |
4.1.3 裂缝模型 | 第72页 |
4.1.4 材料本构关系 | 第72-74页 |
4.1.5 边界条件和荷载模拟 | 第74页 |
4.1.6 求解方法和收敛准则 | 第74-75页 |
4.2 分析模型验证 | 第75-79页 |
4.2.1 试验梁概述 | 第75-77页 |
4.2.2 试验梁模型建立 | 第77页 |
4.2.3 结果对比 | 第77-79页 |
4.3 屋面梁受弯性能分析 | 第79-8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5章 预应力RPC梁的抗剪性能 | 第81-99页 |
5.1 试验概述 | 第81-86页 |
5.1.1 试验梁 | 第81-83页 |
5.1.2 测点布置及加载装置 | 第83-84页 |
5.1.3 试验结果 | 第84-86页 |
5.2 模型建立 | 第86-88页 |
5.3 分析模型验证 | 第88-91页 |
5.3.1 荷载-位移曲线 | 第88-90页 |
5.3.2 裂缝及破坏形态 | 第90-91页 |
5.4 数值模拟结果 | 第91-92页 |
5.4.1 箱梁变形 | 第91页 |
5.4.2 裂缝形态 | 第91页 |
5.4.3 混凝土应力分布 | 第91-92页 |
5.4.4 箍筋受力分析 | 第92页 |
5.5 参数分析 | 第92-97页 |
5.5.1 剪跨比 | 第92-93页 |
5.5.2 配箍率 | 第93-94页 |
5.5.3 预应力 | 第94-95页 |
5.5.4 腹板净距 | 第95页 |
5.5.5 腹板倾角 | 第95-96页 |
5.5.6 翼缘宽度 | 第96-97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97-99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99-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06页 |
致谢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