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缩略语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2页 |
一、光呼吸途径及其生理功能 | 第12-19页 |
1. 光呼吸途径 | 第12-14页 |
2 与光呼吸途径相关的关键酶 | 第14-15页 |
3 光呼吸途径的相关代谢产物 | 第15-16页 |
4 光呼吸与植物的抗逆性的关系 | 第16-19页 |
二、转PEPC水稻的研究 | 第19-22页 |
1 转pepc水稻的产生 | 第19-20页 |
2 转pepc水稻的光合生理特性 | 第20页 |
3 展望 | 第20-22页 |
第二章 转PEPC基因水稻光呼吸特性及其在强光和盐害中的保护作用 | 第22-6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3-27页 |
·植物材料和生长条件 | 第23页 |
·气体交换参数的测定 | 第23页 |
·叶绿素荧光参数测定 | 第23-24页 |
·光呼吸的测定方法 | 第24页 |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 第24页 |
·PEPCase活性的测定 | 第24页 |
·RuBPCase相对含量和活性的测定 | 第24-25页 |
·乙醇酸氧化酶活性的测定 | 第25-26页 |
·有机酸的测定 | 第26页 |
·~(13)C同位素的测定 | 第26页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26-2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7-58页 |
·转pepc水稻的C_3鉴定 | 第27页 |
·水稻光合生理特征 | 第27-36页 |
·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 | 第36-39页 |
·叶绿素含量的差异 | 第39-40页 |
·光呼吸差异 | 第40-41页 |
·WT和PC处理前后PEPCase活性的比较 | 第41-42页 |
·WT和PC处理前后乙醇酸氧化酶活性的比较 | 第42-45页 |
·WT和PC处理前后RuBPCase活性的比较 | 第45-49页 |
·Rubisco氧化酶活性 | 第49-52页 |
·WT和PC处理后的Rubisco大亚基及其含量的变化 | 第52-53页 |
·光呼吸相关代谢产物含量 | 第53-58页 |
3 讨论 | 第58-62页 |
结论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