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LVM的NiosⅡ处理器后端快速移植及优化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9页 |
·国内外研究水平与现状 | 第9-11页 |
·论文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论文组织 | 第12-13页 |
第二章 LLVM及GCC编译后端移植架构分析 | 第13-23页 |
·LLVM编译架构分析 | 第13-16页 |
·LLVM汇编语言分析 | 第14页 |
·LLVM类型系统分析 | 第14-15页 |
·LLVM指令集分析 | 第15-16页 |
·LLVM工具集分析 | 第16-17页 |
·LLVM编译器后端移植接口分析 | 第17-18页 |
·GCC编译器后端移植架构分析 | 第18-21页 |
·GCC编译器后端移植架构分析 | 第19-20页 |
·代码生成和系统整合 | 第20-21页 |
·LLVM与GCC后端移植性能比较 | 第21-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基于LLVM的Niosll处理器后端移植 | 第23-33页 |
·LLVM编译器后端移植架构分析 | 第23-24页 |
·Niosll处理器体系结构分析 | 第24-26页 |
·寄存器分析 | 第25页 |
·寻址方式和指令集分析 | 第25-26页 |
·栈帧布局及调用约定分析 | 第26页 |
·Niosll处理器后端移植实现 | 第26-31页 |
·Niosll寄存器描述 | 第27页 |
·Niosll指令集描述 | 第27-29页 |
·NiosllDAG降级描述 | 第29-30页 |
·Niosll全局信息描述 | 第30-31页 |
·Niosll后端配置与生成 | 第31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3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四章 后端描述辅助系统设计与实现 | 第33-44页 |
·TableGen语法分析 | 第33-35页 |
·TableGen类型系统分析 | 第34页 |
·TableGen类及定义分析 | 第34-35页 |
·系统总体功能及设计思路 | 第35-36页 |
·后端描述系统数据库模块设计 | 第36-37页 |
·后端描述信息输入界面设计 | 第37-41页 |
·寄存器信息输入模块设计 | 第37-39页 |
·指令信息输入模块设计 | 第39-41页 |
·调用约定模块设计 | 第41页 |
·描述后端生成器模块设计 | 第41-43页 |
·寄存器描述文件生成模块设计 | 第41-42页 |
·指令描述文件生成模块设计 | 第42-43页 |
·调用约定文件生成模块设计 | 第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五章 基于LLVM的纸张计数系统循环优化研究 | 第44-57页 |
·纸张计数系统功能分析 | 第44-47页 |
·图像预处理阶段分析 | 第44-45页 |
·条纹分割阶段分析 | 第45页 |
·统计计数阶段分析 | 第45-46页 |
·纸张计数系统各阶段循环分析 | 第46-47页 |
·循环优化分析 | 第47-49页 |
·循环展开技术分析 | 第47-48页 |
·代码外提分析 | 第48-49页 |
·强度削弱分析 | 第49页 |
·删除归纳变量分析 | 第49页 |
·基于LLVM的循环优化研究与实现 | 第49-55页 |
·LLVM中间代码优化接口分析 | 第50-52页 |
·循环展开技术实现 | 第52-53页 |
·代码外提技术实现 | 第53-54页 |
·强度削弱技术实现 | 第54-55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5-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7-59页 |
·论文的总结 | 第57-58页 |
·今后的工作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