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44页 |
| ·癌症治疗的现状和瓶颈 | 第12-13页 |
| ·纳米载药系统 | 第13-15页 |
| ·纳米载药系统的定义 | 第13-14页 |
| ·纳米载药系统的分类 | 第14-15页 |
| ·基于肿瘤微环境药物载体的设计和应用 | 第15-32页 |
| ·基于实体瘤EPR效应设计的抗癌药物输送载体 | 第15-19页 |
| ·主动靶向的药物载体系统 | 第19-23页 |
| ·基于肿瘤微环境的刺激响应性抗肿瘤药物载体 | 第23-32页 |
| ·纳米载药系统在癌症治疗中面临的困境 | 第32-36页 |
| ·本课题的选题目的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36-38页 |
| 参考文献 | 第38-44页 |
| 第二章 新型还原响应性聚合物囊泡输送siRNA的研究 | 第44-62页 |
| ·引言 | 第44-46页 |
| ·实验材料 | 第46-47页 |
| ·主要材料 | 第46页 |
| ·主要药品和试剂 | 第46-47页 |
| ·细胞株 | 第47页 |
| ·实验方法 | 第47-51页 |
| ·纳米颗粒的制备 | 第47页 |
| ·动态光散射仪表征SSJD的粒径分布及表面电势 | 第47页 |
| ·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纳米颗粒的形貌 | 第47页 |
| ·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检测纳米颗粒与siRNA的结合能力 | 第47-48页 |
| ·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检测SSJD/siRNA的释放情况 | 第48页 |
| ·细胞培养 | 第48-49页 |
| ·细胞实验用SSJD/siRNA复合物的制备 | 第49页 |
| ·纳米颗粒携载FAM-siRNA输送至肿瘤细胞内部的研究 | 第49-50页 |
| ·SSJD/siRNA沉默报告基因的研究 | 第50页 |
| ·MTT方法评估SSJD/siRNA复合物对乳腺癌细胞系的毒副作用 | 第50-5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1-58页 |
| ·颗粒的制备以及表征 | 第51-52页 |
| ·纳米颗粒有效结合siRNA | 第52-53页 |
| ·SSJD具备还原响应性释放siRNA的能力 | 第53-54页 |
| ·SSJD能有效输送siRNA至肿瘤细胞 | 第54-56页 |
| ·SSJD/siRNA复合物能有效沉默乳腺癌细胞系内报告基因GFP的表达 | 第56-57页 |
| ·SSJD/siN.C复合物对乳腺癌细胞系的毒副作用的评估 | 第57-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 第三章 双重响应性聚离子型纳米药物载体克服顺铂耐药的研究 | 第62-98页 |
| ·引言 | 第62-64页 |
| ·实验材料 | 第64-65页 |
| ·主要材料 | 第64页 |
| ·主要药品及试剂 | 第64-65页 |
| ·实验方法 | 第65-73页 |
| ·阳离子纳米颗粒(~⊕NP)的制备 | 第65页 |
| ·载药阳离子纳米颗粒(~⊕NP/Pt)的制备 | 第65页 |
| ·~⊕NP/Pt载药量的检测 | 第65-66页 |
| ·FITC标记的~⊕NP/Pt的制备 | 第66页 |
| ·~⊕NP/Pt@PPC-DA纳米颗粒的制备 | 第66页 |
| ·纳米颗粒表面电位和尺寸的检测 | 第66页 |
| ·电子透射显微镜检测胶束形貌 | 第66页 |
| ·ICP-MS | 第66-67页 |
| ·纳米颗粒在血清中的稳定性检测 | 第67页 |
| ·~⊕NP/Pt@PPC-DA纳米颗粒在不同pH条件下Zeta电势的变化 | 第67页 |
| ·细胞培养 | 第67页 |
| ·MTT方法检测肿瘤细胞对铂类药物的耐药性 | 第67-68页 |
| ·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肿瘤细胞膜上CTR1蛋白的表达 | 第68页 |
| ·肿瘤细胞对顺铂或~⊕NP/Pt的摄取 | 第68-69页 |
| ·~⊕NP/Pt内吞机制的研究 | 第69页 |
| ·在不同pH条件下检测~⊕NP/Pt@PPC-DA输送铂类药物至A549R细胞的能力 | 第69-70页 |
| ·LSCM观察在不同pH条件下~⊕NP/Pt@PPC-DA进入A549R细胞的能力 | 第70页 |
| ·FACS观察在不同pH条件下~⊕NP/Pt@PPC-DA进入A549R细胞的能力 | 第70-71页 |
| ·MTT方法评估不同pH条件下~⊕NP/Pt@PPC-DA对A549R细胞的杀伤能力 | 第71页 |
| ·动物 | 第71页 |
| ·药代动力学评价 | 第71-72页 |
| ·异种移植肿瘤模型的构建 | 第72页 |
| ·WB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Ctrl的表达 | 第72页 |
| ·铂类药物在肿瘤组织中的积累情况 | 第72-73页 |
| ·肿瘤生长抑制实验 | 第73页 |
| ·免疫组化 | 第7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73-92页 |
| ·~⊕NP/Pt纳米胶束的制备与表征 | 第73-74页 |
| ·A549R细胞对顺铂的耐受性及可能机制 | 第74-76页 |
| ·~⊕NP/Pt纳米胶束对A549R细胞的杀伤能力及可能机制 | 第76-79页 |
| ·~⊕NP/Pt@PPC-DA纳米胶束的制备与表征 | 第79-80页 |
| ·纳米颗粒在血清中的稳定性 | 第80-81页 |
| ·~⊕NP/Pt@PPC-DA在不同pH条件下表面电势的变化 | 第81-82页 |
| ·A549R细胞在不同pH条件下对~⊕NP/Pt@PPC-DA的摄取 | 第82-85页 |
| ·~⊕NP/Pt@PPC-DA在不同pH条件下对A549R细胞的杀伤情况 | 第85-87页 |
| ·~⊕NP/Pt@PPC-DA在血液中的循环情况 | 第87-88页 |
| ·铂类药物在肿瘤组织的富集情况 | 第88-90页 |
| ·肿瘤生长抑制 | 第90-92页 |
| ·免疫组化观察治疗结束后肿瘤细胞的增值及凋亡水平 | 第92页 |
| ·本章小结 | 第92-94页 |
| 参考文献 | 第94-98页 |
| 附录一 主要仪器设备 | 第98-100页 |
| 附录二 常规试剂 | 第100-102页 |
| 附录三 主要溶液配制 | 第102-106页 |
| 附录四 常规实验方法 | 第106-110页 |
| 致谢 | 第110-112页 |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12-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