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华北平原冬小麦群体优化设计和养分效应评价方法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0页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0页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0-19页
     ·作物模型研究进展第10-12页
     ·作物产量形成过程及群体优化设计研究第12-16页
     ·养分效应研究第16-19页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9-20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20-27页
   ·试验地概况第20-22页
     ·试验地基本情况第20页
     ·气象条件第20-22页
   ·试验设计第22-24页
   ·测定项目与方法第24-25页
   ·数据处理及建模方法第25-27页
     ·冬小麦群体动态变化特征计算第25页
     ·冬小麦产量形成模型的建立及检验方法第25页
     ·冬小麦群体参数优化设计方法第25-26页
     ·冬小麦养分效应评价方法第26-27页
第三章 冬小麦群体生长动态变化特征参数第27-47页
   ·冬小麦群体生长指标变化第27-36页
     ·冬小麦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第27-29页
     ·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变化第29-30页
     ·冬小麦叶面积指数变化第30-31页
     ·冬小麦植株养分吸收量变化第31-36页
   ·冬小麦群体动态变化特征参数第36-41页
     ·冬小麦干物质积累特征参数第36-38页
     ·冬小麦叶面积指数变化特征参数第38页
     ·冬小麦养分吸收动态变化特征参数第38-41页
   ·栽培措施对冬小麦群体动态变化特征参数的影响第41-46页
     ·栽培措施与冬小麦干物质积累特征参数的关系第41-42页
     ·栽培措施与冬小麦叶面积指数动态变化特征参数的关系第42-43页
     ·栽培措施与冬小麦养分吸收特征参数的关系第43-46页
   ·小结第46-47页
第四章 冬小麦产量形成模型和群体优化设计方法第47-55页
   ·冬小麦产量形成过程模型第47-50页
     ·干物质积累过程对产量形成的影响第47-49页
     ·冬小麦群体动态变化特征对产量形成的影响第49-50页
   ·冬小麦群体参数化设计过程第50-54页
     ·冬小麦群体参数优化设计方法构建第50-51页
     ·冬小麦群体生长指标优化设计第51-52页
     ·不同生长条件下冬小麦群体优化设计第52-54页
   ·小结第54-55页
第五章 养分对冬小麦物质生产的效应评价方法第55-70页
   ·冬小麦养分效应评价方法的建立第55-57页
     ·不同阶段不同器官积累的养分对物质生产的效应第55页
     ·不同阶段不同器官养分效应的影响因素第55-56页
     ·温度对不同阶段不同器官养分效应的影响第56-57页
     ·最终的养分效应评价模型第57页
   ·冬小麦养分效应评价模型参数的估算及模型的检验第57-62页
     ·冬小麦氮素效应参数的估算第57-58页
     ·冬小麦磷素效应参数的估算第58-59页
     ·冬小麦钾素效应参数的估算第59-60页
     ·养分效应模型检验第60-62页
   ·养分对冬小麦物质生产的效应分析第62-66页
     ·氮素对冬小麦物质生产的效应第62-63页
     ·磷素对冬小麦物质生产的效应第63-65页
     ·钾素对冬小麦物质生产的效应第65-66页
   ·栽培措施对养分效应的影响第66-69页
     ·栽培措施对氮素效应的影响第66-67页
     ·栽培措施对磷素效应的影响第67-68页
     ·栽培措施对钾素效应的影响第68-69页
   ·小结第69-70页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第70-77页
   ·结论第70页
   ·讨论第70-77页
     ·基于群体动态变化特征的产量形成过程模型第70-71页
     ·冬小麦群体参数设计方法的应用第71-72页
     ·冬小麦养分效应评价方法第72-75页
     ·冬小麦群体设计方法与养分效应的综合应用第75-77页
参考文献第77-87页
致谢第87-88页
个人简介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裸燕麦水分高效利用种质筛选及水氮利用效率机制研究
下一篇:NaCl胁迫对转基因抗虫棉生长和抗虫性影响及化学调控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