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史家畔地区长6油层组沉积相及储层特征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1页
   ·研究目的第8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8-9页
   ·技术路线第9-10页
   ·主要完成工作量第10-11页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第11-21页
   ·油田地质特征第11页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演化第11-12页
   ·区域地层特征第12页
   ·地层划分整体思路第12-13页
   ·地层对比标志及依据第13-15页
   ·地层对比方法第15-21页
第三章 油田构造与圈闭特征第21-23页
   ·研究区构造特征第21页
   ·研究区微构造特征第21页
   ·研究区圈闭特征第21-23页
第四章 沉积微相与砂体分布规律第23-45页
   ·沉积相的识别标志第23-28页
     ·岩石学标志第23-24页
     ·沉积构造标志第24-26页
     ·粒度分布标志第26-27页
     ·测井相标志第27-28页
   ·研究区沉积相类型第28-31页
     ·三角洲平原亚相第30页
     ·分流河道微相第30页
     ·河漫滩微相第30-31页
     ·分流间洼地微相第31页
   ·研究区单井相分析第31-36页
   ·研究区连井剖面分析第36-39页
   ·沉积微相平面特征第39-42页
     ·长 6_3沉积微相特征第39-40页
     ·长 6_2沉积微相特征第40-41页
     ·长 6_1沉积微相特征第41-42页
   ·砂体平面展布特征第42-44页
     ·长 6 砂体展布特征第42-44页
   ·小结第44-45页
第五章 储层特征研究及评价第45-90页
   ·储层岩石学特征第45-48页
     ·岩石特征第45-47页
     ·填隙物和胶结物第47-48页
   ·储集层的结构第48-49页
     ·储集层的粒度特征第48页
     ·圆度第48页
     ·分选性第48-49页
     ·颗粒接触类型第49页
     ·岩石胶结类型第49页
   ·储层孔隙类型和孔隙结构第49-58页
     ·孔隙类型第49-51页
     ·孔隙的大小第51-52页
     ·喉道类型及大小第52-53页
     ·孔喉结构参数第53-58页
   ·储层物性第58-64页
     ·储层物性大小第58-59页
     ·储层物性分布第59-62页
     ·孔渗相关性第62-64页
   ·储层的“四性”关系研究第64-66页
   ·储层非均质性第66-73页
     ·层间非均质性第66-68页
     ·层内非均质性第68-71页
     ·平面非均质性特征第71-73页
   ·储层的分类及其综合评价第73-79页
     ·储层单因素评价第73-76页
     ·储层综合评价第76-79页
   ·储层对油藏的控制作用第79-90页
     ·油藏类型第79-81页
     ·油层纵向分布特征第81-83页
     ·油层平面分布特征第83-85页
     ·储层对油藏的控制因素第85-90页
结论第90-91页
致谢第91-92页
参考文献第92-95页
附录第95-96页
详细摘要第96-113页

论文共11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瞬变电磁法生产井电阻率测井技术研究
下一篇:阵列感应测井数据处理专用平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