Ⅲ-Ⅴ和Ⅳ-Ⅵ纳米簇器件电子输运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绪言 | 第8-14页 |
·纳电子学与纳电子器件简介 | 第8-10页 |
·纳电子器件的常用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本研究的意义及内容 | 第11-14页 |
2 纳米簇器件输运性质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4-29页 |
·第一性原理 | 第14-20页 |
·Born-Oppenheimer 绝热近似 | 第14-16页 |
·密度泛函理论 | 第16-20页 |
·非平衡格林函数方法 | 第20-24页 |
·输运性质计算方法及流程 | 第24-29页 |
·自洽计算 | 第24-25页 |
·计算的输入 | 第25-27页 |
·计算的输出 | 第27-29页 |
3 III-V 纳米簇器件的电子输运性质 | 第29-45页 |
·(GaAs)_n纳米簇器件的电子输运性质 | 第29-36页 |
·引言 | 第29-30页 |
·计算模型与方法 | 第30-32页 |
·电子输运性质分析 | 第32-36页 |
·(InAs)_n纳米簇器件的电子输运性质 | 第36-45页 |
·引言 | 第36-37页 |
·计算模型与方法 | 第37-39页 |
·电子输运性质分析 | 第39-45页 |
4 IV-VI 纳米簇器件的电子输运性质 | 第45-61页 |
·(PbS)_n纳米簇器件的电子输运性质 | 第45-53页 |
·引言 | 第45-46页 |
·计算模型与方法 | 第46-48页 |
·电子输运性质分析 | 第48-53页 |
·(PbSe)_n纳米簇器件的电子输运性质 | 第53-61页 |
·引言 | 第53-54页 |
·计算模型及方法 | 第54-55页 |
·电子输运性质分析 | 第55-61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展望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9页 |
附录 I | 第69-70页 |
附录 II | 第70页 |
附录 III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