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4页 |
·植物内生真菌及其研究概述 | 第13-17页 |
·植物内生真菌简介 | 第13页 |
·植物内生真菌的基本特征及其多样性 | 第13-14页 |
·植物内生真菌的分布 | 第14-15页 |
·植物内生真菌的生物学作用 | 第15-16页 |
·植物内生真菌的鉴定 | 第16-17页 |
·银杏内生真菌研究概况 | 第17-18页 |
·球毛壳菌研究进展 | 第18页 |
·抗氧化活性研究进展 | 第18-23页 |
·氧自由基研究概况 | 第18-21页 |
·抗氧化活性的筛选方法 | 第21页 |
·天然抗氧化剂的研究进展 | 第21-23页 |
·本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 第23-24页 |
第2章 银杏内生真菌的分离与抗氧化活性菌株的筛选 | 第24-3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4-26页 |
·材料 | 第24-25页 |
·方法 | 第25-2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6-29页 |
·32株银杏内生真菌发酵液甲醇提取物DPPH自由基清除率比较 | 第26-28页 |
·8株银杏内生真菌菌丝体不同溶剂提取物自由基清除率比较 | 第28-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第3章 银杏内生真菌GCZX015的鉴定 | 第31-36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31-33页 |
·材料 | 第31-32页 |
·方法 | 第32-3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3-34页 |
·菌株GCZX015的形态学鉴定 | 第33-34页 |
·菌株GCZX015分子生物学鉴定 | 第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4章 银杏内生真菌GCZX015的发酵条件优化 | 第36-5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6-37页 |
·材料 | 第36-37页 |
·方法 | 第37-39页 |
·非营养性因素的条件优化 | 第37-38页 |
·营养性因素条件的优化 | 第38-3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9-47页 |
·非营养性因素的条件优化结果 | 第39-44页 |
·营养性因素的条件优化的结果 | 第44-47页 |
·响应面优化实验 | 第47-52页 |
·Plackett-Burman设计法筛选主要因素 | 第47-49页 |
·响应面优化实验 | 第49-51页 |
·响应面分析 | 第5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5章 银杏内生真菌GCZX015抗氧化活性产物的初步分离纯化 | 第54-65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54-59页 |
·材料 | 第54-55页 |
·菌株GCZX015抗氧化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 | 第55-5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9-64页 |
·薄层层析结果 | 第59-60页 |
·硅胶柱层析结果 | 第60-61页 |
·活性组分的进一步分离纯化 | 第61页 |
·2-1组分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 | 第61-62页 |
·2-1组分的液-质联用结果分析 | 第62-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5-68页 |
·结论 | 第65-67页 |
·展望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5页 |
附录1 银杏内生真菌 | 第75-79页 |
附录2 槐树内生真菌及其自由基清除率 | 第79-81页 |
附录3 菌株GCZX015的18SrDNA序列 | 第81-82页 |
附录4 菌株GCZX015与OUCMBI101038的ITS序列相似性比较 | 第82-83页 |
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