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卜辞文学研究
|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23页 |
| ·卜辞文学的研究状况 | 第12-16页 |
| ·甲骨卜辞的文学认识 | 第16-19页 |
| ·口头文学与书面文学 | 第17页 |
| ·文本文学与图像文学 | 第17-18页 |
| ·仪式文学与行动文学 | 第18页 |
| ·神秘文学与简约文学 | 第18-19页 |
| ·深入探讨的研究条件 | 第19-20页 |
| ·文献基础:资料翔实 | 第19页 |
| ·研究基础:成果丰硕 | 第19-20页 |
| ·理论基础:方法成熟 | 第20页 |
| ·卜辞文学的研究意义 | 第20-23页 |
| ·弥补方向缺失 | 第21页 |
| ·丰富殷商文学史研究 | 第21-22页 |
| ·推动甲骨学进一步发展 | 第22-23页 |
| 第二章 卜辞的文体结构 | 第23-35页 |
| ·独特的文体 | 第23-25页 |
| ·格式化的结构 | 第23-24页 |
| ·发问体的滥觞 | 第24-25页 |
| ·叙辞 | 第25-27页 |
| ·命辞 | 第27-29页 |
| ·占辞 | 第29-30页 |
| ·用辞 | 第30-31页 |
| ·验辞 | 第31-35页 |
| 第三章 卜辞的诗性特质 | 第35-49页 |
| ·诗的音韵 | 第35-41页 |
| ·乐的生态 | 第41-44页 |
| ·舞的场域 | 第44-49页 |
| 第四章 卜辞的散文特征 | 第49-69页 |
| ·要素完备齐全 | 第49-51页 |
| ·叙事独立完整 | 第51-55页 |
| ·想象丰富浪漫 | 第55-56页 |
| ·表现灵活多样 | 第56-69页 |
| ·宏大的场面描写 | 第57-59页 |
| ·细腻的心理描写 | 第59-61页 |
| ·巧妙的间接描写 | 第61-62页 |
| ·系统的串联描写 | 第62-69页 |
| 第五章 卜辞文学传播接受 | 第69-97页 |
| ·卜辞文学的仪式性传播 | 第69-78页 |
| ·根源:笃信先兆 | 第69-70页 |
| ·特征:半天启半人为 | 第70-71页 |
| ·选材:龟灵观念 | 第71-72页 |
| ·程式:复杂规范 | 第72-77页 |
| ·内涵:巫教盛行 | 第77-78页 |
| ·卜辞文学的社会性接受 | 第78-97页 |
| ·信而有之 | 第79-80页 |
| ·接受的巫史传统 | 第80-91页 |
| ·接受的过程——兆绪象灵 | 第91-97页 |
| 第六章 结语 | 第97-99页 |
| 参考文献 | 第99-103页 |
| 致谢 | 第103-105页 |
| 附录 | 第105-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