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15页 |
第一章 强制执行与强制执行竞合 | 第15-34页 |
第一节 强制执行的涵义及种类 | 第15-21页 |
一、 强制执行的涵义和特征 | 第15-20页 |
二、 强制执行的种类 | 第20-21页 |
第二节 强制执行竞合的涵义 | 第21-26页 |
一、 强制执行竞合的概念界说 | 第21-25页 |
二、 强制执行竞合的特征 | 第25-26页 |
第三节 强制执行竞合与相关概念辨析 | 第26-34页 |
一、 强制执行竞合与执行根据竞合 | 第26-28页 |
二、 强制执行竞合与强制执行顺序 | 第28-29页 |
三、 强制执行竞合与强制执行程序的合并 | 第29-32页 |
四、 强制执行竞合与参与分配 | 第32-34页 |
第二章 强制执行竞合的类型化分析 | 第34-41页 |
第一节 强制执行竞合类型概述 | 第34-35页 |
第二节 强制执行竞合的主要类型 | 第35-41页 |
一、 终局执行与终局执行之间的竞合 | 第36-37页 |
二、 保全执行与保全执行之间的竞合 | 第37-39页 |
三、 保全执行与终局执行之间的竞合 | 第39-41页 |
第三章 强制执行竞合的基本原理 | 第41-77页 |
第一节 强制执行程序的价值 | 第41-49页 |
一、 执行公正 | 第42-45页 |
二、 执行效率 | 第45-47页 |
三、 强制执行程序中公正与效率的关系 | 第47-49页 |
第二节 强制执行的清偿原则 | 第49-64页 |
一、 各国强制执行清偿原则立法例 | 第50-57页 |
二、 关于强制执行清偿原则利弊的争议 | 第57-61页 |
三、 对强制执行清偿原则的分析与评价 | 第61-64页 |
第三节 扣押的效力 | 第64-68页 |
一、 扣押的概念 | 第64-65页 |
二、 扣押的效力 | 第65-67页 |
三、 扣押效力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 第67-68页 |
第四节 保全执行和终局执行的竞合解决的学说 | 第68-72页 |
一、 终局执行优越说 | 第69-70页 |
二、 保全执行优越说 | 第70-71页 |
三、 折中说 | 第71-72页 |
第五节 终局执行及保全执行与抵押权效力的冲突问题 | 第72-77页 |
一、 各国对于终局执行和保全执行与抵押权效力问题冲突的法律规定 | 第73-74页 |
二、 对各国有关立法原则的评价 | 第74-77页 |
第四章 我国解决强制执行竞合问题的立法规定及存在的问题 | 第77-88页 |
第一节 我国对于强制执行清偿原则的法律规定及其评价 | 第77-82页 |
一、 对于同是以金钱债权为标的的强制执行竞合 | 第77-80页 |
二、 对于金钱债权以外的强制执行竞合 | 第80-82页 |
第二节 我国在扣押措施的效力方面的有关规定及问题 | 第82-84页 |
一、 关于禁止超额扣押、禁止重复扣押问题 | 第82-83页 |
二、 扣押的实施能否发生优先清偿的效力 | 第83-84页 |
三、 扣押效力的绝对性 | 第84页 |
第三节 我国在保全执行与终局执行问题上的规定 | 第84-85页 |
一、 先行的保全执行优先原则 | 第84-85页 |
二、 对这一原则的评价 | 第85页 |
第四节 我国法律在终局执行(保全执行)与抵押权效力的 | 第85-88页 |
冲突问题上的规定 | 第85页 |
一、 我国民法及民事诉讼法《适用意见》对这一问题的规定 | 第85-87页 |
二、 最高人民法院“执行规定”确立的原则--涂销主义 | 第87-88页 |
第五章 我国强制执行竞合问题的解决 | 第88-103页 |
第一节 终局执行之间竞合的解决 | 第88-95页 |
一、 金钱债权终局执行之间竞合的解决途径 | 第88-94页 |
二、 金钱债权的终局执行与非金钱债权终局执行之间或内容不相容 | 第94-95页 |
的非金钱债权终局执行之间的竞合 | 第94-95页 |
第二节 保全执行与终局执行之间竞合的解决 | 第95-96页 |
一、 假扣押执行与金钱债权的终局执行之间的竞合 | 第95页 |
二、 假扣押执行与非金钱债权终局执行之间、假处分执行与金钱债权 | 第95-96页 |
终局执行之间以及假处分执行与非金钱债权终局执行之间的竞合 | 第95-96页 |
第三节 保全执行之间竞合的解决 | 第96-98页 |
一、 假扣押执行与假处分执行之间的竞合 | 第96-97页 |
二、 假处分执行之间的竞合 | 第97-98页 |
第四节 我国相关强制执行制度的完善 | 第98-103页 |
一、 我国强制执行优先清偿原则的确立与扣押措施的协调 | 第98-99页 |
二、 对终局执行(保全执行)与抵押权效力之间冲突的处理 | 第99-101页 |
三、 我国执行管辖制度的问题与改革 | 第101-103页 |
第六章 参与分配 | 第103-126页 |
第一节 参与分配的概念 | 第104-106页 |
一、 参与分配的概念和特征 | 第104-105页 |
二、 参与分配与破产程序的区别 | 第105-106页 |
第二节 参与分配的构成要件 | 第106-112页 |
一、 有数个债权人存在 | 第106页 |
二、 债务人是公民或其他组织 | 第106-107页 |
三、 债务人没有其他财产可供执行或者其他财产不足清偿全部债务 | 第107页 |
四、 债权人必须已经取得执行名义 | 第107-110页 |
五、 实行参与分配的债权必须都是金钱债权 | 第110-111页 |
六、 法院已经对被执行人的全部财产或主要财产采取强制执行措施 | 第111页 |
七、 他债权人应当在债务人的财产执行完毕前提出申请 | 第111-112页 |
第三节 参与分配的程序 | 第112-121页 |
一、 参与程序 | 第112-116页 |
二、 分配程序 | 第116-121页 |
第四节 我国参与分配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 | 第121-126页 |
一、 我国参与分配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121-123页 |
二、 我国参与分配制度的改革完善 | 第123-126页 |
结论 | 第126-127页 |
参考文献 | 第127-131页 |
后 记 | 第1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