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五个湿地保护区硅质鳞片金藻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14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0-11页 |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1页 |
·研究区域概况 | 第11-13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2 硅质鳞片金藻的分类研究方法 | 第14-19页 |
·标本采集和固定 | 第14页 |
·标本采集记录及生境描述 | 第14-17页 |
·珍宝岛湿地保护区 | 第14-15页 |
·兴凯湖湿地保护区 | 第15-16页 |
·洪河湿地保护区 | 第16页 |
·扎龙湿地保护区 | 第16-17页 |
·镜泊湖国家地质公园 | 第17页 |
·光学显微镜观察 | 第17-18页 |
·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 | 第18-19页 |
3 黑龙江省五个湿地保护区的硅质鳞片金藻 | 第19-48页 |
·近囊胞藻科 | 第19-23页 |
·近囊胞藻属Paraphysomonas | 第19-20页 |
·金球藻属Chrysosphaerella | 第20-21页 |
·刺胞藻属Spiniferomonas | 第21-23页 |
·鱼鳞藻科 | 第23-42页 |
·鱼鳞藻属(Mallomonas Perty) | 第23-42页 |
·黄群藻科 | 第42-47页 |
·黄群藻属(Synura) | 第42-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4 黑龙江省五个湿地保护区硅质鳞片金藻分布特点 | 第48-5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8-50页 |
·五个湿地保护区硅质鳞片金藻种类数 | 第48页 |
·五个湿地保护区硅质鳞片金藻常见种和优势种 | 第48-49页 |
·五个湿地保护区硅质鳞片金藻地理分布型 | 第49-50页 |
·讨论 | 第50-53页 |
·五个湿地保护区硅质鳞片金藻的地理分布特点 | 第50-52页 |
·硅质鳞片金藻扩散机制 | 第52-53页 |
·五个湿地保护区的常见种和优势种特点 | 第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5 硅质鳞片金藻TWINSPAN双向指示种分析 | 第54-6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4-58页 |
·分类结果 | 第54-57页 |
·树状分析图 | 第57-58页 |
·讨论 | 第58-59页 |
·TWINSPAN分析方法的优缺点 | 第58-59页 |
·TWINSPAN指示种分析 | 第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6 硅质鳞片金藻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 | 第61-70页 |
·黑龙江国家级湿地保护区环境因子的分布 | 第61-64页 |
·水环境因子的选择 | 第61页 |
·水环境因子分布特征 | 第61-64页 |
·硅质鳞片金藻群落与环境因子的CCA排序 | 第64-67页 |
·主要硅质鳞片金藻种类组成及编码 | 第64-65页 |
·主要硅质鳞片金藻和环境因子的CCA排序 | 第65-67页 |
·讨论 | 第67-69页 |
·影响硅质鳞片金藻的主要环境因子 | 第67页 |
·黑龙江省五个湿地保护区硅质鳞片金藻分布水体特点 | 第67-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结论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80页 |
附录 | 第80-9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5-97页 |
致谢 | 第97-98页 |
个人简历 | 第98-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