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6页 |
导言 | 第6-9页 |
第一章 作家、文本、批评家的三元批评体系 | 第9-25页 |
第一节 李健吾文学批评的整体基调——尊重人性 | 第10-13页 |
第二节 李健吾文学批评的理论基础——保持批评的独立性 | 第13-16页 |
第三节 批评家眼中的作家与文本——文本具有相对独立性 | 第16-19页 |
第四节 批评家与文本——从文本切入文本 | 第19-21页 |
第五节 批评家与作家——两种人性的碰撞 | 第21-25页 |
第二章 作家、文本、批评家三元批评体系的特质 | 第25-37页 |
第一节 批评理论的独立性 | 第25-30页 |
第二节 批评文本的艺术性 | 第30-33页 |
第三节 批评品格的赤诚性 | 第33-37页 |
第三章 李健吾批评三元体系的个案分析——和巴金、卞之琳的两次论争 | 第37-44页 |
第一节 诗化批评是不是浮光掠影的汽车——答巴金的自白书 | 第37-41页 |
第二节 个人经验的独一无二性——答《鱼目集》的作者 | 第41-44页 |
第四章 李健吾三元批评体系的意义 | 第44-51页 |
第一节 李健吾的文学批评价值探究 | 第44-46页 |
第二节 李健吾的文学批评后继无人原因探索 | 第46-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附录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