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缩略词表 | 第12-13页 |
前言 | 第13页 |
抗体结构表征的初步分析 | 第13-21页 |
一、 SDS-PAGE 电泳法初步测定蛋白质分子量与纯度 | 第13-18页 |
(一) 实验材料 | 第13-15页 |
(二) 实验方法 | 第15-17页 |
(三) 实验结果 | 第17页 |
(四) 讨论 | 第17-18页 |
二、 HPLC-SEC 测定 Anti-CD20 rMAb 纯度 | 第18-21页 |
(一) 实验材料 | 第18页 |
(二) 实验方法 | 第18-20页 |
(三) 实验结果 | 第20页 |
(四) 讨论 | 第20-21页 |
抗体一级结构及翻译后修饰的结构确认 | 第21-79页 |
一、 完整蛋白水平上的一级结构及修饰确认 | 第21-26页 |
(一) 实验材料 | 第21-22页 |
(二) 实验方法 | 第22-24页 |
(三) 实验结果 | 第24-26页 |
(四) 讨论 | 第26页 |
二、 轻重链水平上的一级结构及修饰确认 | 第26-39页 |
(一) 实验材料 | 第26-28页 |
(二) 实验方法 | 第28-30页 |
(三) 实验结果 | 第30-37页 |
(四) 讨论 | 第37-39页 |
三、 质量肽图谱水平上的一级结构及修饰确认 | 第39-67页 |
(一) 实验材料 | 第39-41页 |
(二) 实验方法 | 第41-43页 |
(三) 实验结果 | 第43-65页 |
(四) 讨论 | 第65-67页 |
四、 游离寡糖的分析 | 第67-79页 |
(一) 实验材料 | 第67-68页 |
(二) 实验方法 | 第68-71页 |
(三) 实验结果 | 第71-77页 |
(四) 讨论 | 第77-79页 |
体外功能研究 | 第79-97页 |
一、 补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CDC) | 第79-85页 |
(一) 实验材料 | 第79-80页 |
(二) 实验方法 | 第80-81页 |
(三) 实验结果 | 第81-85页 |
(四) 结论 | 第85页 |
二、 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 | 第85-92页 |
(一) 实验材料 | 第85-86页 |
(二) 实验方法 | 第86-87页 |
(三) 实验结果 | 第87-92页 |
(四) 讨论 | 第92页 |
三、 直接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 | 第92-95页 |
(一) 实验材料 | 第92-93页 |
(二) 实验方法 | 第93-94页 |
(三) 实验结果 | 第94-95页 |
(四) 结论 | 第95页 |
四、 抗 CD20 人源化单克隆抗体与 CD20 亲和力的测定 | 第95-97页 |
(一) 实验材料 | 第95页 |
(二) 实验方法 | 第95-96页 |
(三) 实验结果 | 第96页 |
(四) 结论 | 第96-97页 |
结论 | 第97-98页 |
综述: IgGsFc 末端糖对其功能的影响以及蛋白质糖基化分析方法现状 | 第98-112页 |
一、 Fc 糖链末端糖对抗体功能的影响 | 第98-102页 |
(一) Fc 糖的结构异质性 | 第98页 |
(二) 末端半乳糖残基影响抗体分子的 CDC 效应 | 第98-99页 |
(三) 末端 N-乙酰葡萄糖胺残基对抗体功能的影响 | 第99页 |
(四) 核心岩藻糖的缺失导致了抗体 ADCC 效应的增加 | 第99-100页 |
(五) 末端唾液酸对抗体功能的影响 | 第100页 |
(六) 高甘露糖糖形对抗体功能的影响 | 第100-102页 |
二、 目前糖基化研究的技术现状 | 第102-107页 |
(一) 糖蛋白、糖肽的分离富集技术 | 第103-105页 |
(二) 糖蛋白的鉴定及糖基化位点的确认 | 第105-107页 |
(三) 糖基化研究领域的新技术 | 第107页 |
参考文献 | 第107-112页 |
参考文献 | 第112-117页 |
致谢 | 第1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