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科学、科学研究论文--世界各国科学研究事业论文--中国论文--地方科学研究事业论文

科技服务业创新联盟空间运行机制实证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8-26页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8-20页
     ·研究背景第18-19页
     ·研究意义第19-20页
   ·研究资料评估第20-21页
     ·文献资料第20页
     ·统计资料第20页
     ·调查资料第20-21页
   ·概念界定第21-23页
     ·科技服务业第21页
     ·产业创新联盟第21-22页
     ·科技服务业创新联盟第22-23页
   ·研究方法和框架第23-26页
     ·研究方法第23-25页
     ·研究框架第25-26页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第26-34页
   ·科技服务业创新研究第26-27页
   ·产业创新联盟研究第27-30页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第27-28页
     ·产学研创新联盟第28-29页
     ·知识联盟第29-30页
   ·产业创新联盟运行机制研究第30-32页
     ·动力机制第30-31页
     ·运行机制第31-32页
   ·产业创新联盟运行空间研究第32-34页
第三章 科技服务业创新联盟运行空间的形成及特征第34-46页
   ·理论基础第34-37页
     ·企业能力理论第34-35页
     ·组织学习理论第35-36页
     ·开放式创新理论第36页
     ·产业创新系统论第36-37页
   ·科技服务业创新联盟的分类及运行模式第37-39页
     ·科技服务业创新联盟的分类第37-38页
     ·科技服务业创新联盟的运行模式第38-39页
   ·科技服务业创新联盟运行空间分析第39-46页
     ·科技服务业创新联盟构成要素第39-40页
     ·科技服务业创新联盟运行空间的构成要素第40-42页
     ·科技服务业创新联盟运行空间的形成第42-44页
     ·科技服务业创新联盟的运行空间的结构特征第44-46页
第四章 科技服务业创新联盟空间运行机制分析第46-58页
   ·科技服务业创新联盟空间运行动力机制第46-48页
     ·市场竞争引导合作需求第46页
     ·政府直接推动联盟形成与合作的持续性第46-47页
     ·区位优势利好创新资源地理集聚第47页
     ·多层次合作推动产业创新的协同共生第47-48页
     ·科技服务业创新联盟空间运行动力机制的形成第48页
   ·科技服务业创新联盟空间运行调控机制第48-51页
     ·政府参与,加速社会资本集聚第48-49页
     ·规范化管理,保证联盟的组织结构刚性第49页
     ·多元化交流,提升组织创新学习能力第49-50页
     ·组建机动性专家组,推动联盟柔性发展第50页
     ·科技服务业创新联盟空间运行调控机制的形成第50-51页
   ·科技服务业创新联盟的知识创造和转移机制第51-55页
     ·资研互补,以项目为导促进应用知识的创新第51-52页
     ·共建研究院,推动应用知识与基础知识的协同创新第52页
     ·创建供需资源数据库,促进创新知识源的有效转移第52-53页
     ·供需结合,以项目为载体促进创新成果的有效转移第53-54页
     ·科技服务业创新联盟知识创造和转移机制的形成第54-55页
   ·科技服务业创新联盟空间运行的利益分配机制第55-56页
   ·科技服务业创新联盟空间运行机制的形成及障碍因素第56-58页
     ·科技服务业创新联盟空间运行机制的形成第56-57页
     ·科技服务业创新联盟空间运行机制的障碍因素第57-58页
第五章 科技服务业创新联盟空间运行机制的案例实证第58-94页
   ·广东-独联体国际科技合作联盟的组建原因第58-64页
     ·广州市科技服务业的发展状况第58-63页
     ·与独联体国家组建联盟的原因第63-64页
   ·广东-独联体国际科技合作联盟的构成要素及其组织结构第64-66页
   ·广东-独联体国际科技合作联盟运行空间结构第66-78页
     ·广东-独联体国际科技合作联盟成员的空间布局特征第66-68页
     ·广东-独联体国际科技合作联盟的创新活动点第68-71页
     ·广东-独联体国际科技合作联盟的创新合作关系链第71-73页
     ·广东-独联体国际科技合作联盟的合作创新网络的形成第73-77页
     ·广东-独联体国际科技合作联盟的组织关系网络的形成第77-78页
   ·广东-独联体国际科技合作联盟空间运行机制第78-91页
     ·广东-独联体国际科技合作联盟空间运行动力机制第78-82页
     ·广东-独联体国际科技合作联盟空间运行调控机制第82-85页
     ·广东-独联体国际科技合作联盟的知识创造和转移机制第85-90页
     ·广东-独联体国际科技合作联盟的利益分配机制第90-91页
   ·广东-独联体国际科技合作联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第91-94页
第六章 结论第94-98页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第94-95页
   ·研究创新与不足之处第95-96页
     ·研究的创新之处第95页
     ·研究的不足之处第95-96页
   ·今后努力的方向第96-98页
参考文献第98-104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04-106页
致谢第106-108页
附录第108-114页

论文共11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财政投资评审在部门预算编制中的作用研究--以广州为例
下一篇:北京城市创新职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