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英文缩略符号 | 第8-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奶牛子宫内膜炎以及生殖道微生态的研究进展 | 第11-20页 |
1.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病因 | 第11-14页 |
·奶牛自身因素 | 第11-13页 |
·营养因素 | 第11-12页 |
·激素水平 | 第12页 |
·继发性因素 | 第12页 |
·操作管理不当 | 第12-13页 |
·外界因素 | 第13-14页 |
·细菌 | 第13-14页 |
·其他病原微生物 | 第14页 |
2 子宫内膜炎的危害 | 第14页 |
·子宫内膜炎对精子存活和功能的影响 | 第14页 |
·子宫内膜炎对卵巢功能、卵泡发育和排卵作用的影响 | 第14页 |
3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诊断方法 | 第14-16页 |
·直肠触诊 | 第14-16页 |
·子宫内膜活检 | 第16页 |
·细胞学检查 | 第16页 |
4 奶牛子宫内膜炎治疗方法 | 第16-18页 |
·抗生素治疗 | 第16-17页 |
·激素治疗 | 第17页 |
·中草药治疗 | 第17页 |
·微生态治疗 | 第17-18页 |
5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生殖道微生态方面的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水牛子宫冲洗液DNA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 | 第20-28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20-23页 |
·试验动物 | 第20页 |
·主要仪器及药品 | 第20-21页 |
·样品采集 | 第21-22页 |
·DNA提取方法 | 第22页 |
·方法一(QIAamp DNA stool mini kit) | 第22页 |
·方法二(QIAamp DNA stool mini kit+溶菌酶) | 第22页 |
·方法三(QIAamp DNA stool mini kit+Bead beating) | 第22页 |
·DNA浓度的测定和电泳检测 | 第22-23页 |
·PCR检测 | 第2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3-26页 |
·DNA纯度及浓度的检测结果 | 第23-24页 |
·DNA电泳检测 | 第24-25页 |
·PCR检测 | 第25-26页 |
3 讨论 | 第26-28页 |
·采样方法 | 第26页 |
·DNA提取方法 | 第26-28页 |
第三章 健康与患子宫内膜炎水牛子宫内细菌组成的比较分析 | 第28-47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28-35页 |
·试验水牛日粮水平及饲养管理 | 第28页 |
·水牛产后子宫冲洗液的采集 | 第28-29页 |
·主要仪器和试剂 | 第29-31页 |
·子宫内膜炎的判定 | 第31页 |
·子宫冲洗液DNA的提取 | 第31-32页 |
·DNA的纯化 | 第32页 |
·PCR | 第32-33页 |
·PCR产物的切胶回收 | 第33-34页 |
·水牛产后子宫内细菌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的构建 | 第34-35页 |
2 序列分析及进化树的构建 | 第3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5-45页 |
·子宫内膜炎的判段结果(见表3-2,图3-5) | 第35-36页 |
·产后水牛子宫内细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 | 第36-43页 |
·产后水牛子宫内细菌16S rRNA克隆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 | 第43-45页 |
4 讨论 | 第45-47页 |
总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作者简介 | 第55页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