羟基自由基灭菌与降解有机环境污染物机理研究
| 缩略词 | 第1-5页 |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 ·前言 | 第11-12页 |
| ·羟基自由基特性及应用的研究 | 第12-13页 |
| ·高级氧化技术(AOPS) | 第13-15页 |
| ·高级氧化技术的特点 | 第14页 |
| ·反应体系 | 第14页 |
| ·对高级氧化过程的拓展研究 | 第14-15页 |
| ·研究的目的及内容 | 第15-19页 |
| ·目的意义 | 第15-16页 |
| ·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羟基自由基的产生与测定 | 第19-24页 |
| ·引言 | 第19页 |
| ·羟基自由基的产生 | 第19-20页 |
| ·自由基发生器·OH 的发生机理 | 第20页 |
| ·羟基自由基发生器的设计 | 第20-21页 |
| ·影响羟基自由基产率的主要因素 | 第21-23页 |
| ·主要的干扰因素 | 第21-22页 |
| ·发生器电解电极材料的影响 | 第22-23页 |
| ·施加功率频率的影响 | 第23页 |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 第三章 羟基自由基除大肠杆菌的机理研究 | 第24-45页 |
| ·引言 | 第24页 |
| ·条件的优化 | 第24-36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4-27页 |
| 1.实验材料 | 第24页 |
| 2.培养基 | 第24-25页 |
| 3.设备 | 第25页 |
| 4.其他材料 | 第25页 |
| 5 实验方法 | 第25-27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7-36页 |
| 1.单因素影响试验 | 第27-30页 |
| 2.响应面试验优化灭菌工艺参数 | 第30-36页 |
| ·结论与讨论 | 第36页 |
| ·大肠杆菌经羟基自由基处理电镜表征变化的观察 | 第36-40页 |
|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 第36-37页 |
| 1.实验材料 | 第36页 |
| 2.仪器设备 | 第36-37页 |
| ·菌种的培养 | 第37页 |
| ·羟基自由基处理 | 第37页 |
| ·扫描电镜图像及其分析 | 第37-38页 |
| ·透射电镜图像及其分析 | 第38-39页 |
| ·结论与讨论 | 第39-40页 |
| ·灭菌的生化机制 | 第40-44页 |
| ·重要酶的降解氧化机理 | 第40-41页 |
| ·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 | 第41-42页 |
| ·遗传物质降解 | 第42页 |
| ·羟基自由基灭大肠杆菌的过程探索 | 第42-43页 |
| ·结论与讨论 | 第43-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第四章 羟基自由基降解有机环境污染物的研究 | 第45-70页 |
| ·引言 | 第45页 |
| ·羟基自由基除常见农残的机理探究 | 第45-57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5-48页 |
| 1.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45页 |
| 2.试验仪器设备 | 第45-46页 |
| 3.实验方法 | 第46-48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8-57页 |
| 1.溶剂的选择 | 第48页 |
| 2.测定混合农药的气相色谱条件的确定 | 第48页 |
| 3.毒死蜱等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48-50页 |
| 4.预实验结果分析 | 第50-51页 |
| 5.正交实验结果分析 | 第51-56页 |
| 6.样品预处理结果分析 | 第56页 |
| 7.方法的精密度、检出限和灵敏度 | 第56-57页 |
| ·结论与讨论 | 第57页 |
| ·对氨基甲酸酯类测定 | 第57-67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57-60页 |
| 1.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57页 |
| 2.实验仪器设备 | 第57-58页 |
| 3.实验方法 | 第58-60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60-67页 |
| 1.溶剂的选择 | 第60页 |
| 2.测定农药涕灭威的高效液相色谱条件的确定 | 第60-62页 |
| 3.涕灭威标准曲线的绘制及色谱图分析 | 第62-63页 |
| 4.正交实验结果分析 | 第63-66页 |
| 5.样品预处理结果分析 | 第66页 |
| 6.方法的检出限和灵敏度 | 第66页 |
| 7.方法的准确度 | 第66-67页 |
| ·结论与讨论 | 第67页 |
| ·羟基自由基降解有机物机理 | 第67-69页 |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70-73页 |
| ·全文总结 | 第70-71页 |
| ·创新点 | 第71-72页 |
| ·展望 | 第72-73页 |
| ·外界条件的继续优化 | 第72页 |
| ·系统的进一步改进 | 第72-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8页 |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8-79页 |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