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信访制度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3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 | 第12-13页 |
第2章 环境信访制度概述 | 第13-22页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3-15页 |
·信访 | 第13页 |
·环境信访 | 第13-14页 |
·环境信访制度 | 第14-15页 |
·环境信访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15-19页 |
·社会冲突理论 | 第15-16页 |
·公众参与理论 | 第16-17页 |
·多元化纠纷解决理论 | 第17-19页 |
·环境信访制度的功能 | 第19-22页 |
·权利救济 | 第19页 |
·权力监督 | 第19-20页 |
·信息传达 | 第20-21页 |
·社会参与 | 第21-22页 |
第3章 域外环境保护民意表达制度考察 | 第22-31页 |
·域外环境保护民意表达制度介绍 | 第22-24页 |
·日本 | 第22-23页 |
·台湾地区 | 第23-24页 |
·制度比较 | 第24-28页 |
·立法上的比较 | 第24-25页 |
·机构设置上的比较 | 第25-26页 |
·职权范围上的比较 | 第26-27页 |
·功能定位上的比较 | 第27-28页 |
·域外环境保护民意表达制度的启示 | 第28-31页 |
第4章 我国环境信访制度的现状与问题 | 第31-40页 |
·我国环境信访制度的建设现状 | 第31-34页 |
·中央层面的制度建设 | 第31-32页 |
·地方层面的制度建设 | 第32-34页 |
·“12369”环保举报热线机制的运行现状 | 第34-36页 |
·机制介绍 | 第34-35页 |
·运行效果 | 第35-36页 |
·我国环境信访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36-40页 |
·法律位阶低 | 第36页 |
·功能定位不明 | 第36-37页 |
·机构设置不完善 | 第37-38页 |
·职权范围不完善 | 第38页 |
·信息公开力度弱 | 第38-40页 |
第5章 我国环境信访制度的完善 | 第40-46页 |
·制定《环境信访法》,提高法律位阶 | 第40-41页 |
·明确环境信访制度的功能定位 | 第41-42页 |
·完善环境信访制度的机构设置 | 第42-43页 |
·完善环境信访工作机构的职权范围 | 第43-44页 |
·推进信息公开,建立新闻舆论监督制度 | 第44-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