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8页 |
临床研究 | 第8-22页 |
一、 资料与方法 | 第8-9页 |
(一) 人群来源 | 第8页 |
(二) 实验标准 | 第8-9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三、 研究结果 | 第10-12页 |
(一) 两组性别分布比较 | 第10页 |
(二) 两组吸烟情况比较 | 第10页 |
(三) 两组高血压病情况比较 | 第10页 |
(四) 两组 2 型糖尿病情况比较 | 第10-11页 |
(五) 两组治疗前服用他汀类药物情况比较 | 第11页 |
(六) 两组年龄分布情况比较 | 第11页 |
(七) 治疗前后两组 LDL-C 值比较 | 第11-12页 |
(八) 治疗前后两组斑块个数、IMT、Crouse 积分比较 | 第12页 |
(九) 安全性观察 | 第12页 |
四、 讨论 | 第12-22页 |
(一) AS 易损斑块的发病机制 | 第13-15页 |
(二)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在 CAS 中的诊断价值 | 第15-17页 |
(三) CAS 的中医病名及病因病机分析 | 第17-18页 |
(四) CAS 的中医分型 | 第18-19页 |
(五)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治疗 | 第19-21页 |
(六) CAS 的辨证论治 | 第21页 |
(七) 通心络胶囊组成成分现代药理研究 | 第21页 |
(八) 结论 | 第21-22页 |
结语 | 第22-23页 |
参考文献 | 第23-25页 |
综述 | 第25-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5页 |
附录 | 第35-36页 |
致谢 | 第36-37页 |
详细摘要 | 第37-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