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1 引言 | 第8-11页 |
| ·课题研究意义 | 第8页 |
| ·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8-9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主要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10-11页 |
| 2 毛泽东群众观的基本内容 | 第11-19页 |
| ·毛泽东群众观的定义 | 第11页 |
| ·毛泽东群众观的具体内容 | 第11-16页 |
| ·群众动力观 | 第11-12页 |
| ·群众主体观 | 第12-13页 |
| ·群众利益观 | 第13-14页 |
| ·群众方法观 | 第14-15页 |
| ·群众标准观 | 第15-16页 |
| ·毛泽东群众观的特点 | 第16-19页 |
| ·科学性 | 第16页 |
| ·时代性 | 第16-17页 |
| ·实践性 | 第17-19页 |
| 3 毛泽东群众观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 | 第19-26页 |
| ·时代背景 | 第19-21页 |
| ·国内背景 | 第19-20页 |
| ·国际背景 | 第20-21页 |
| ·理论渊源 | 第21-26页 |
|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群众观 | 第21-23页 |
|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本思想 | 第23-26页 |
| 4 毛泽东群众观的历史回顾 | 第26-34页 |
| ·毛泽东群众观的形成过程 | 第26-31页 |
| ·萌芽阶段(1893年-1919年7月) | 第26-27页 |
| ·发展阶段(1919年7月以后-1937年5月) | 第27-29页 |
| ·成熟阶段(1937年5月以后-1949年新中国成立) | 第29-30页 |
| ·深化阶段(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1957年7月) | 第30-31页 |
| ·毛泽东群众观的历史作用 | 第31-34页 |
| ·革命时期 | 第31-32页 |
| ·建设时期 | 第32-34页 |
| 5 毛泽东群众观的现实意义 | 第34-41页 |
| ·明确了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动力 | 第34-35页 |
| ·有利于促进我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 | 第35-37页 |
| ·有利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 第37-38页 |
| ·有利于密切联系群众,改善干群关系 | 第38-39页 |
| ·有利于党更好地为人民群众谋利益 | 第39-41页 |
| 结论 | 第41-42页 |
| 注释 | 第42-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47-48页 |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