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1 前言 | 第10-11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11-18页 |
| ·国内外艺术体操损伤调查的研究 | 第11-15页 |
| ·国内外有关运动损伤风险评估的相关研究 | 第15-17页 |
| ·国内外有关艺术体操运动损伤风险评估的相关研究 | 第17-18页 |
| 3 中国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损伤调查及分析 | 第18-29页 |
| ·研究对象和方法 | 第18页 |
| ·研究对象 | 第18页 |
|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 ·研究结果 | 第18-21页 |
| ·运动损伤的总体发生率 | 第19页 |
| ·运动损伤的损伤性质 | 第19页 |
| ·运动损伤的损伤程度 | 第19页 |
| ·运动损伤的损伤组织情况 | 第19-20页 |
| ·运动损伤的损伤部位 | 第20页 |
| ·运动损伤的损伤原因 | 第20页 |
| ·运动损伤的治疗方法和预后 | 第20-21页 |
|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21-28页 |
| ·运动损伤的总体发生率 | 第21-22页 |
| ·运动损伤的损伤性质 | 第22页 |
| ·运动损伤的损伤程度 | 第22-23页 |
| ·运动损伤的损伤组织情况 | 第23-24页 |
| ·运动损伤的损伤部位 | 第24-26页 |
| ·运动损伤因素 | 第26-27页 |
| ·运动损伤的治疗方法和预后 | 第27-28页 |
| ·小结 | 第28-29页 |
| 4 艺术体操损伤风险评估研究 | 第29-44页 |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29-31页 |
| ·研究对象 | 第29页 |
| ·研究方法 | 第29-31页 |
| ·损伤史 | 第29页 |
| ·现病诊断 | 第29页 |
| ·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 第29页 |
| ·损伤部位关节活动度 | 第29页 |
| ·肌肉力量 | 第29-30页 |
| ·损伤部位本体感觉 | 第30页 |
| ·动作功能质量蹄查(Functional Movement Screen, FMS) | 第30页 |
| ·核心稳定性 | 第30-31页 |
| ·核心力量 | 第31页 |
|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31-43页 |
| ·邓xx损伤风险评估结果与分析 | 第31-41页 |
| ·损伤史 | 第31-32页 |
| ·现病诊断 | 第32-34页 |
| ·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 第34-35页 |
| ·损伤部位关节活动度 | 第35-36页 |
| ·肌肉力量 | 第36-37页 |
| ·本体感觉 | 第37-38页 |
| ·动作功能质量筛查(Functional Movement Screen,FMS) | 第38-40页 |
| ·核心稳定性 | 第40页 |
| ·核心力量 | 第40-41页 |
| ·杨xx损伤风险评估结果与分析 | 第41-42页 |
| ·彭xx损伤风险评估结果与分析 | 第42-43页 |
| ·小结 | 第43-44页 |
| 5 研究结论 | 第44-45页 |
| 致谢 | 第45-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 附录 | 第49-50页 |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