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园林规划与建设论文

城市山地公园游憩空间规划设计研究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0页
   ·研究背景第10-11页
     ·城镇化的加速促使游憩需求增加第10页
     ·建设可用地的短缺使城市山地得以开发建设第10-11页
   ·研究对象及概念第11-14页
     ·游憩第11-12页
     ·游憩空间第12页
     ·城市公园第12-13页
     ·山地第13页
     ·城市山地公园概念的界定第13-14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7页
     ·国外山地公园的研究现状第14-15页
     ·国内山地公园的研究现状第15-17页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7页
     ·研究目的第17页
     ·研究意义第17页
   ·研究内容第17-18页
   ·研究方法第18-19页
   ·研究框架第19-20页
第二章 相关基础理论第20-24页
   ·景观设计学第20页
     ·空间的序列组织第20页
     ·景观要素的设计第20页
   ·园林美学第20-21页
     ·园林美的创造第20-21页
     ·园林美的鉴赏第21页
   ·景观生态学第21页
     ·景观生态建设第21页
     ·景观生态保护第21页
   ·环境行为学第21-22页
     ·人的环境知觉第22页
     ·人的空间行为第22页
   ·开放空间理论第22-24页
     ·边缘效应第22-23页
     ·外部空间理论第23页
     ·场所理论第23-24页
第三章 城市山地公园游憩空间的认知第24-40页
   ·城市山地公园游憩空间的营建环境第24-31页
     ·城市山地环境分析第24-27页
     ·城市山地公园的山地结构第27-29页
     ·城市山地公园自然空间分析第29-30页
     ·游憩空间与山地空间的关系第30-31页
   ·城市山地公园游憩空间的类型第31-34页
     ·按空间形态结构划分第31-33页
     ·按空间围合度划分第33-34页
   ·城市山地公园游憩空间的构成要素第34-36页
     ·自然景观要素第34-35页
     ·人工景观要素第35页
     ·人文景观要素第35-36页
   ·城市山地公园游憩空间的特点第36-37页
     ·受地形条件的影响第36页
     ·竖向分布、层次清晰第36-37页
   ·城市山地公园游憩空间中的游憩活动第37-40页
     ·城市山地公园游憩活动第37-38页
     ·山地环境对游人分布规律的影响第38-40页
第四章 城市山地公园游憩空间的规划设计第40-66页
   ·规划设计目标第40页
     ·保护山体生态环境第40页
     ·满足市民游憩需求第40页
   ·规划设计原则第40-43页
     ·人性化原则第40-41页
     ·生态性原则第41页
     ·活动多样原则第41-42页
     ·地域性原则第42页
     ·艺术性原则第42-43页
   ·城市山地公园单个游憩空间的设计第43-61页
     ·城市山地公园游憩空间的限定方法第43-46页
     ·城市山地公园游憩空间的平面形态设计第46-47页
     ·城市山地公园游憩空间的尺度设计第47-50页
     ·城市山地公园游憩空间的界面设计第50-53页
     ·城市山地公园游憩空间的色彩设计第53-54页
     ·城市山地公园游憩空间的兴趣中心设计第54-55页
     ·城市山地公园游憩空间的游憩设施设计第55-61页
   ·城市山地公园游憩空间的规划布局第61-66页
     ·城市山地公园游憩空间的布局设计第61-62页
     ·城市山地公园游憩空间的组织设计第62-64页
     ·城市山地公园游憩空间的联系设计第64-66页
第五章 案例分析——福州金鸡山公园第66-76页
   ·案例选定第66-67页
     ·福州山地公园发展现状第66-67页
     ·金鸡山公园发展现状第67页
   ·金鸡山公园的山地地形分析第67-68页
   ·金鸡山公园游憩空间布局分析第68-69页
   ·金鸡山公园游憩空间设计分析第69-72页
     ·游憩空间的限定方法分析第69页
     ·游憩空间的平面形态分析第69-70页
     ·游憩空间的尺度设计分析第70页
     ·游憩空间的界面设计分析第70-71页
     ·游憩空间的色彩设计分析第71-72页
     ·游憩空间的兴趣中心分析第72页
   ·金鸡山公园游憩空间使用状况分析第72-74页
     ·金鸡山公园游人性质调查第72-73页
     ·金鸡山公园游憩空间使用情况调查第73-74页
   ·金鸡山公园游憩空间规划设计改进意见第74-76页
     ·金鸡山公园游憩空间现存问题第74-75页
     ·金鸡山公园游憩空间改进建议第75-76页
结语第76-78页
参考文献第78-80页
图表目录第80-83页
致谢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综合性公园道路人性化设计研究--以福州为例
下一篇:昆明市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特色研究